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北京市西城区“全响应”网格化社会治理优化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社会治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突出体现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社会治理是破解城市化进程中各种矛盾的重要举措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社会治理创新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治理理论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理论框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技术路径第16-17页
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7-24页
    2.1 治理与社会治理第17-18页
    2.2 网络与社会网络第18页
    2.3 协同与协同治理第18-20页
    2.4 公共管理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多中心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网络治理理论第21页
    2.5 网格与网格化管理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网格化城市管理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第22-24页
第3章 北京市西城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的做法与成效第24-32页
    3.1 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提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提出背景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思路第24-25页
    3.2 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统筹整合治理网格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科学配置网格力量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明确网格工作职责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网格分级分类管理第29页
    3.3 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成效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结构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网格工作责任更加明晰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网格力量得到科学有效整合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现了信息互联共享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基础第31-32页
第4章 北京市西城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问题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4.1 信息互联互通存在一定障碍第32页
    4.2 内容体系与工作标准仍显不足第32-33页
    4.3 政策法规支撑还比较薄弱第33-34页
    4.4 监督评价考核跟进不及时第34页
    4.5 区级层面治理监控时效性不强第34-35页
第5章 北京市西城区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优化建议第35-45页
    5.1 西城区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适应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实现“两个转型”发展目标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回应不断升级的民生诉求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契合技术引领的创新驱动第36页
    5.2 国内外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及经验借鉴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国内外社会治理的主要做法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国内外社会治理的经验借鉴第38-39页
    5.3 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优化建议第39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构建协同治理总体框架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畅通治理多元参与渠道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加强法律政策研究执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运用监督评价加强考核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实施有效社会网络监控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推动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第44-45页
结论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致谢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公民网络诉求与政府回应机制研究--基于陕西省辖10市1区留言板回应的数据分析
下一篇: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