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思路及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思路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2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5页 |
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5-23页 |
2.1 国内外智慧旅游文献综述 | 第15-20页 |
2.1.1 国外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2.1.2 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| 第17-20页 |
2.2 国内外游客满意度文献综述 | 第20-23页 |
2.2.1 国外游客满意度研究 | 第20页 |
2.2.2 国内游客满意度研究 | 第20-23页 |
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23-31页 |
3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3-24页 |
3.1.1 智慧城市 | 第23-24页 |
3.1.2 智慧旅游 | 第24页 |
3.2 理论基础 | 第24-31页 |
3.2.1 智慧旅游理论 | 第24-26页 |
3.2.2 游客满意度理论 | 第26-27页 |
3.2.3 移动互联网理论 | 第27-28页 |
3.2.4 旅游系统理论 | 第28-31页 |
4 研究设计 | 第31-35页 |
4.1 研究区域 | 第31-32页 |
4.2 问卷设计 | 第32-33页 |
4.2.1 问卷内容的设计 | 第32-33页 |
4.2.2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| 第33页 |
4.3 研究模型 | 第33-35页 |
4.3.1 Probit模型 | 第33页 |
4.3.2 模型的建立 | 第33-35页 |
5 研究假设及问卷分析 | 第35-53页 |
5.1 影响变量及研究假设 | 第35-39页 |
5.1.1 智慧旅游信息咨询特征变量 | 第35-36页 |
5.1.2 智慧城市特征变量 | 第36-37页 |
5.1.3 智慧旅游体验特征变量 | 第37-38页 |
5.1.4 游客个人特征变量 | 第38-39页 |
5.2 变量说明 | 第39-41页 |
5.3 问卷分析 | 第41-44页 |
5.3.1 信度和效度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3.2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3.3 变量特征值 | 第43-44页 |
5.4 Probit结构模型检验与分析 | 第44-49页 |
5.4.1 模型估算结果 | 第44-46页 |
5.4.2 估计结果分析 | 第46-4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49-53页 |
5.5.1 智慧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有待提升 | 第49-50页 |
5.5.2 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| 第50页 |
5.5.3 智慧旅游体验系统仍需改善 | 第50-51页 |
5.5.4 智慧旅游宣传力度还需扩大 | 第51-53页 |
6 对策及建议 | 第53-59页 |
6.1 完善智慧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建设 | 第53-54页 |
6.1.1 注重旅游网站的智能化建设 | 第53-54页 |
6.1.2 提升旅游服务热线的功能 | 第54页 |
6.1.3 改进移动终端软件的开发,发展旅游移动电子商务 | 第54页 |
6.2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平台,完善智慧旅游基础设施 | 第54-56页 |
6.2.1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交通 | 第54-55页 |
6.2.2 注重智慧环境的建设 | 第55-56页 |
6.3 以游客需求为本,完善智慧旅游体验系统 | 第56-57页 |
6.3.1 改善智慧旅游导航导游导览系统 | 第56页 |
6.3.2 设立智慧旅游体验中心 | 第56页 |
6.3.3 建设智慧旅游监管机制和反馈系统,维护游客权益 | 第56-57页 |
6.4 扩大智慧旅游宣传和推广力度,增强游客智慧旅游意识 | 第57-59页 |
6.4.1 针对不同群体,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 | 第57页 |
6.4.2 智能手机时代,关注新媒体营销 | 第57-59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7.1 结论 | 第59页 |
7.2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59-60页 |
7.3 不足之处与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9页 |
附录 洛阳智慧旅游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