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8页 |
1.2 上转换纳米颗粒简介 | 第8-12页 |
1.2.1 上转换发光的机理 | 第8-9页 |
1.2.2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成分 | 第9-10页 |
1.2.3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主要制备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3 上转换纳米颗粒表面修饰主要方法 | 第12-17页 |
1.3.1 配体交换 | 第13-15页 |
1.3.2 配体氧化、去除 | 第15-16页 |
1.3.3 硅烷化 | 第16页 |
1.3.4 层-层沉积 | 第16-17页 |
1.3.5 两亲聚合物涂层 | 第17页 |
1.4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生物应用 | 第17-21页 |
1.4.1 上转换纳米颗粒用于体外生物传感 | 第17-18页 |
1.4.2 上转换纳米颗粒用于体内成像 | 第18-19页 |
1.4.3 上转换纳米颗粒用于治疗 | 第19-20页 |
1.4.4 上转换发光生物应用的优势和今后研究方向 | 第20-21页 |
1.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2-30页 |
第二章 控制合成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 | 第30-46页 |
2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1-36页 |
2.2.1 试剂与材料 | 第31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31-32页 |
2.2.3 实验过程 | 第32-36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5页 |
2.3.1 反应时间对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2.3.2 反应温度以及掺杂比例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2.3.3 壳核结构对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影响 | 第40-45页 |
2.4 结论 | 第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
第三章 聚组氨酸多肽介导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的相转移 | 第46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46-47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7-49页 |
3.2.1 试剂与材料 | 第47-48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48页 |
3.2.3 实验过程 | 第48-49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9-58页 |
3.3.1 聚组氨酸多肽介导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相转移实物图 | 第49-51页 |
3.3.2 不含聚组氨酸的多肽对上转换纳米颗粒转相 | 第51-53页 |
3.3.3 多肽修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的表征 | 第53-56页 |
3.3.4 不同条件下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质 | 第56-58页 |
3.4 结论 | 第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第四章 上转换纳米探针用于蛋白酶检测及生物体内凋亡成像 | 第61-79页 |
4.1 引言 | 第61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1-66页 |
4.2.1 试剂与材料 | 第61-62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62-63页 |
4.2.3 实验过程 | 第63-66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6页 |
4.3.1 TAMRA标记的聚组氨酸多肽修饰上转换纳米探针性质及其表征 | 第66-68页 |
4.3.2 上转换纳米探针[UCNP-(H)6YGKAGK-TAMRA]用于胰蛋白酶(Trypsin)的检测 | 第68-70页 |
4.3.3 上转换纳米探针[UCNP-(H)6GDEVD-TAMRA]用于生物体内半胱天冬酶-3(caspase-3)凋亡成像 | 第70-75页 |
4.3.4 单个上转换纳米颗粒上聚组氨酸多肽的数目 | 第75-76页 |
4.4 结论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79页 |
第五章 DNA组装的上转换与量子点壳-核卫星结构 | 第79-96页 |
5.1 引言 | 第79-80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80-84页 |
5.2.1 试剂与材料 | 第80-81页 |
5.2.2 实验仪器 | 第81页 |
5.2.3 实验过程 | 第81-84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4-94页 |
5.3.1 以DNA为模板合成量子点及表征 | 第84-86页 |
5.3.2 制备DNA修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 | 第86页 |
5.3.3 UCNP与CdTe通过DNA组装形成core-shell结构 | 第86-89页 |
5.3.4 上转换纳米颗粒上量子点的数量 | 第89-94页 |
5.4 结论 | 第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6页 |
硕士阶段发表学术论文 | 第96-97页 |
致谢 | 第97-9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