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6页 |
1.1 引言 | 第8页 |
1.2 太阳能光催化产氢的相关介绍 | 第8-12页 |
1.2.1 太阳能光催化产氢的原理介绍 | 第9-11页 |
1.2.2 影响光催化产氢效率的因素 | 第11-12页 |
1.3 提高光催化制氢效率的措施 | 第12-15页 |
1.3.1 负载贵金属 | 第12-13页 |
1.3.2 添加给电子物质 | 第13-14页 |
1.3.3 离子掺杂 | 第14页 |
1.3.4 半导体复合 | 第14-15页 |
1.4 TiO_2气凝胶及其应用领域 | 第15-19页 |
1.4.1 气凝胶材料的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4.2 TiO_2气凝胶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4.3 TiO_2气凝胶在催化中的应用前景 | 第18-19页 |
1.5 MOFs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光催化中的应用 | 第19-23页 |
1.5.1 MOFs材料的简介 | 第19-20页 |
1.5.2 MOFs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5.3 MOFs材料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1.6 论文选题思路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点 | 第23-26页 |
1.6.1 选题思路 | 第23-24页 |
1.6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页 |
1.6.3 创新点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CuO-TiO_2气凝胶的合成及其产氢实验 | 第26-42页 |
2.1 引言 | 第26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6-28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6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26-27页 |
2.2.3 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2.3 催化剂的表征和讨论 | 第28-34页 |
2.3.1 粉末X射线衍射(PXRD) | 第28-29页 |
2.3.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 | 第29-31页 |
2.3.3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| 第31-32页 |
2.3.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(XPS) | 第32-33页 |
2.3.5 扫描电镜(SEM)和透射电子显微镜(TEM) | 第33-34页 |
2.4 材料产氢结果和讨论 | 第34-40页 |
2.4.1 材料产氢装置 | 第34页 |
2.4.2 实验步骤 | 第34-35页 |
2.4.3 分析方法 | 第35页 |
2.4.4 材料产氢效果评价 | 第35-39页 |
2.4.5 材料产氢效果评价 | 第39-40页 |
2.5 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三章 CuO-MIL-125材料的合成和光催化制氢研究 | 第42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42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2-44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42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42-43页 |
3.2.3 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3-44页 |
3.3 催化剂的表征和讨论 | 第44-48页 |
3.3.1 粉末X-射线衍射(PXRD) | 第44-45页 |
3.3.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 | 第45-46页 |
3.3.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(XPS) | 第46-47页 |
3.3.4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| 第47页 |
3.3.5 扫描电镜(SEM) | 第47-48页 |
3.4 产氢结果和讨论 | 第48-51页 |
3.4.1 材料产氢性能评价 | 第48-50页 |
3.4.2 材料稳定性评价 | 第50-51页 |
3.5 小结 | 第51-52页 |
第四章 CuO-TiO_2气凝胶/MIL-125材料合成和光催化制氢研究 | 第52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52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2-54页 |
4.2.1 实验试剂 | 第52-53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53页 |
4.2.3 光催化剂的制备 | 第53-54页 |
4.3 催化剂的表征和讨论 | 第54-57页 |
4.3.1 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| 第54页 |
4.3.2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 | 第54-55页 |
4.3.3 粉末X射线衍射(PXRD) | 第55-56页 |
4.3.4 扫描电镜(SEM) | 第56-57页 |
4.4 产氢结果和讨论 | 第57-58页 |
4.4.1 材料产氢性能评价 | 第57-58页 |
4.5 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4页 |
5.1 结论 | 第60-61页 |
5.2 展望 | 第61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