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配电网行波故障选线及定位系统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智能配电网行波定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配电网系统选线方法的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利用稳态信号的选线方法 | 第11页 |
1.2.2 基于暂态信号的选线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2.3 基于特殊信号的选线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概述 | 第13-15页 |
1.4 配电网行波选线定位技术关键 | 第15-18页 |
1.4.1 行波信号提取 | 第15-16页 |
1.4.2 配电网行波定位算法 | 第16-17页 |
1.4.3 高精度同步时钟的实现 | 第17-18页 |
1.5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配电网行波特性分析和行波检测原理 | 第20-30页 |
2.1 行波的基本理论 | 第20-23页 |
2.1.1 行波的产生 | 第20-21页 |
2.1.2 行波的传输 | 第21-23页 |
2.1.3 行波的色散特性 | 第23页 |
2.2 配电网行波传输特性 | 第23-27页 |
2.2.1 配电网混合线路接口对行波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2.2.2 配电变压器对行波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2.2.3 配电网出线对行波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2.3 配电网行波检测原理 | 第27-29页 |
2.3.1 配电变压器波过程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3.2 配电变压器铁芯接地线行波检测方法 | 第28-29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配电网行波定位选线方法研究 | 第30-37页 |
3.1 配电网行波选线判据 | 第30-32页 |
3.1.1 配电网时间特征矩阵的构建 | 第31页 |
3.1.2 故障线路的确定 | 第31-32页 |
3.2 算法验证 | 第32-34页 |
3.3 不同情况的仿真结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3.1 不同类型配电网对故障选线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3.2 不同故障类型对故障选线结果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配电网行波定位方法研究 | 第37-50页 |
4.1 基于图论的配电网行波定位算法 | 第37-42页 |
4.1.1 配电网拓扑结构图 | 第37-38页 |
4.1.2 关联矩阵与距离矩阵的构建 | 第38页 |
4.1.3 故障分支判断 | 第38-40页 |
4.1.4 定位二叉树的构建 | 第40页 |
4.1.5 配电网定位方法流程 | 第40-42页 |
4.1.6 无效时间的剔除 | 第42页 |
4.2 基于多端信息的配电网行波定位算法 | 第42-45页 |
4.2.1 配电网线路故障区间定位 | 第42-44页 |
4.2.2 计算路径矩阵及行波到达时刻矩阵的构建 | 第44页 |
4.2.3 定位结果的融合处理 | 第44-45页 |
4.3 算例验证 | 第45-49页 |
4.3.1 算例1 | 第45-47页 |
4.3.2 算例2 | 第47-4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配电网选线与定位系统的设计 | 第50-57页 |
5.1 硬件设计 | 第50-54页 |
5.1.1 行波传感器及其硬件处理单元 | 第51-53页 |
5.1.2 GPS同步时间单元 | 第53-54页 |
5.1.3 GPRS通信单元 | 第54页 |
5.2 软件设计 | 第54-56页 |
5.2.1 软件总体设计 | 第54-55页 |
5.2.2 配电网故障选线及故障计算单元 | 第55页 |
5.2.3 数据库单元 | 第55-56页 |
5.2.4 通信单元及信息发布单元 | 第56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| 第57-58页 |
6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57页 |
6.2 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
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| 第64-65页 |
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| 第65-66页 |
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