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中英文对照表 | 第10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材料与方法 | 第12-16页 |
1 实验材料 | 第12-13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13-15页 |
3 统计学方法 | 第15-16页 |
结果 | 第16-20页 |
1 对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 | 第16页 |
2 对大鼠乳头高度、直径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3 对大鼠血清雌、孕激素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4 对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5 对大鼠乳腺组织ER, PR表达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讨论 | 第20-29页 |
1 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2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| 第21-23页 |
3 岩鹿乳康胶囊的立法依据和组方思路 | 第23-25页 |
4 检测指标的选择 | 第25-26页 |
5 阳性药物的选择 | 第26页 |
6 岩鹿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 | 第26-28页 |
6.1 岩鹿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高度、直径的影响 | 第26页 |
6.2 岩鹿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E2、P水平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6.3 岩鹿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| 第27页 |
6.4 岩鹿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ER、PR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7 小结与展望 | 第28-29页 |
结论 | 第29-30页 |
致谢 | 第30-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1-34页 |
附录 | 第34-45页 |
附录1 病理图片 | 第34-37页 |
附录2 综述 | 第37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附录3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