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金属结构论文--钢结构论文

钢结构火灾损伤识别及安全性鉴定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建筑火灾的损失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火灾对钢结构的危害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火灾后钢结构损伤识别及安全鉴定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火灾高温下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火灾中空气温度场的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火灾高温冷却后钢结构材料性能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火灾后建筑结构安全鉴定的研究第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第15-16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-18页
2 火灾后钢结构安全鉴定方法第18-29页
    2.1 概述第18页
    2.2 可靠性鉴定方法的分类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传统经验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用鉴定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概率鉴定法第19-20页
    2.3 火灾后钢结构的检测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火灾中构件温度的判定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结构和构件变形的检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高温后构件材料性能的检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火灾后钢结构连接的检测第24页
    2.4 火灾后钢结构的鉴定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火灾后钢结构的损伤鉴定评级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火灾后钢结构安全鉴定中存在的不足第28-29页
3 基于构件的温度场分析及承载能力损伤识别第29-43页
    3.1 概述第29页
    3.2 ANSYS热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三种主要的热传递方式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ANSYS的热分析类型第30页
    3.3 热工参数的确定及模型的建立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钢材的热工参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建筑结构火灾空气温度场模型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热分析模型的建立第32-34页
    3.4 热分析过程及结果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柱单面受火和梁三面受火时结构构件温度场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柱整体受火和梁三面受火时结构构件温度场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柱上部受火和梁三面受火时结构构件温度场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梁柱节点温度场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不同火灾情况钢构件截面温度梯度分析第40-42页
    3.5 火灾后钢构件承载能力损伤分析第42-43页
4 基于热-力耦合作用的钢框架火灾损伤识别分析第43-61页
    4.1 概述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ANSYS的热-结构耦合分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ANSYS结构分析单元的选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ANSYS热-结构耦合本构关系模型第44-45页
    4.2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结构模型的建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热-结构耦合分析相关参数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热-结构耦合分析步骤第46-47页
    4.3 热-结构耦合分析结果第4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局部受火时结构变形损伤分析第47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同受火位置结构变形损伤对比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不同受火条件结构变形损伤对比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结构热-力耦合作用下节点应力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9-61页
5 某钢框架火灾后的安全鉴定第61-69页
    5.1 工程概况第61页
    5.2 结构火灾损伤鉴定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结构火灾损伤的初步调查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钢柱的损伤鉴定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钢梁的损伤鉴定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梁柱节点焊缝检测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结构整体变形的损伤鉴定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6 现状态下二层钢梁连接螺栓质量评价第67-68页
    5.3 检测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结构检测鉴定结论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处理建议第68-69页
6 结论与展望第69-72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-76页
致谢第76-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某工程钢结构节点的抗震性能模拟研究
下一篇: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