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业工程论文--农业机械及农具论文--收获机械论文--块根作物收获机论文

马铃薯收获与残膜回收联合作业机的设计

中文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1 前言第11-23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马铃薯收获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1 马铃薯收获机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.2 马铃薯收获机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地膜回收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地膜回收机的国外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地膜回收机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3 我国在马铃薯收获和地膜回收方面出现的问题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我国在马铃薯收获方面出现的问题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我国在残膜回收方面面临的问题第20-21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第21页
    1.5 研究路线第21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第21-23页
2 地膜物理性能试验第23-30页
    2.1 地膜覆盖技术第23-24页
    2.2 地膜的拉伸性能试验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试验条件与对象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试验过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试验结果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2.3 地膜的拉力试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试验条件与对象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试验方法与过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试验结果分析第28页
    2.4 地膜断裂试验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试验地点与对象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试验方法与过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试验结果分析第29-30页
3 总体方案设计第30-34页
    3.1 马铃薯收获机相关技术要求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马铃薯栽培技术要求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马铃薯物理和力学特性要求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收获机械技术指标要求第30-31页
    3.2 整机总体设计方案第31-32页
    3.3 工作原理第32-33页
    3.4 主要技术参数第33-34页
4 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选型第34-51页
    4.1 机架的设计第34页
    4.2 挖掘机构的设计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挖掘机构外形设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要参数计算第35-39页
    4.3 薯土分离输送机构的设计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薯土分离输送机构外形设计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主要参数计算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1 薯土分离输送器长度和宽度确定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2 杆条参数确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3 线速度与安装角度确定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功率消耗计算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抖动装置的设计第43-46页
    4.4 薯膜分离输送链的设计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薯膜分离输送链的结构设计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薯膜分离输送器参数的确定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1 薯膜分离输送器的尺寸参数的确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4.2.2 薯膜分离输送装置线速度的计算第46-47页
    4.5 地膜回收机构的设计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卷膜装置设计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卷膜装置作业运动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6 限深轮设计第49-51页
5 动力系统的设计第51-59页
    5.1 传动系统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传动机构设计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传动比计算第51-52页
    5.2 变速箱的设计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各轴转速、功率及转矩计算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锥齿轮参数选择计算第54-56页
    5.3 主要链传动的确定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链条的参数选择与计算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链轮主要尺寸确定计算第57-59页
6 关键零部件仿真分析第59-71页
    6.1 整机虚拟装配第59-60页
    6.2 主要零部件的静力学仿真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仿真分析软件的介绍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卷膜装置静力学仿真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2.1 卷膜装置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2.2 有限元模型前处理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2.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挖掘铲静力学仿真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3.1 挖掘铲有限元模型建立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3.2 有限元模型前处理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3.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6.3 分离输送装置离散元仿真第66-7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EDEM概述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分离装置运动仿真分析第67-71页
7 样机田间试验与验收第71-81页
    7.1 试验目的第71-72页
    7.2 试验条件第72页
    7.3 试验方法第72-73页
    7.4 试验结果第73-79页
        7.4.1 试验结果与极差分析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7.4.2 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第75-79页
    7.5 样机验收结论第79-81页
8 结论与展望第81-82页
    8.1 结论第81页
    8.2 创新点第81页
    8.3 展望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5页
致谢第85-8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第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猕猴桃内生菌多样性及溃疡病拮抗菌筛选
下一篇:河南省耕地集约度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