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引言 | 第13-16页 |
第一部分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的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 | 第16-21页 |
1 材料 | 第16页 |
1.1 实验仪器 | 第16页 |
1.2 实验试剂 | 第16页 |
1.3 实验药品 | 第16页 |
2 方法 | 第16-18页 |
2.1 药品的制备 | 第16-17页 |
2.1.1 炮制品的制备 | 第16-17页 |
2.1.2 供试品的制备 | 第17页 |
2.1.3 对照品的制备 | 第17页 |
2.2 色谱条件 | 第17页 |
2.3 水分及浸出物测定 | 第17-18页 |
3 结果 | 第18-20页 |
4 讨论 | 第20-21页 |
第二部分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的体外肝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| 第21-37页 |
1 材料 | 第21-22页 |
1.1 实验仪器 | 第21页 |
1.2 实验试剂 | 第21-22页 |
1.3 实验药品 | 第22页 |
1.4 细胞来源及培养条件 | 第22页 |
2 方法 | 第22-26页 |
2.1 药品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2.1.1 炮制品的制备 | 第22页 |
2.1.2 样品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2.2 细胞培养 | 第23-24页 |
2.2.1 细胞复苏 | 第23页 |
2.2.2 细胞传代与扩增 | 第23-24页 |
2.2.3 细胞冻存 | 第24页 |
2.3 CCK-8 法测定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L02细胞的毒性 | 第24-25页 |
2.4 形态学观察 | 第25页 |
2.5 培养上清液中ALT、AST、LDH、SOD活力及MDA含量测定 | 第25页 |
2.6 Hoechst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 | 第25-26页 |
2.7 数据分析 | 第26页 |
3 结果 | 第26-33页 |
3.1 CCK-8 法测定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L02细胞的毒性 | 第26-28页 |
3.2 形态学观察 | 第28-29页 |
3.3 培养上清液中ALT、AST、LDH、SOD活力及MDA含量测定 | 第29-32页 |
3.4 Hoechst荧光染色测定细胞凋亡 | 第32-33页 |
4 讨论 | 第33-37页 |
第三部分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的体内肝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| 第37-68页 |
1 材料 | 第37-39页 |
1.1 实验仪器 | 第37页 |
1.2 实验试剂 | 第37-39页 |
1.3 实验药品 | 第39页 |
1.4 实验动物 | 第39页 |
2 方法 | 第39-43页 |
2.1 药品的制备 | 第39页 |
2.1.1 炮制品的制备 | 第39页 |
2.1.2 样品的制备 | 第39页 |
2.2 动物分组 | 第39页 |
2.3 剂量设计 | 第39页 |
2.4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致小鼠肝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| 第39-43页 |
2.4.1 小鼠肝毒性“量-时-毒”关系研究 | 第39-41页 |
2.4.2 ATP试剂盒检测肝脏线粒体中Na~+-K~+-ATP酶、Ca~(2+)-ATP酶活性 | 第41页 |
2.4.3 SOD、MD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程度 | 第41页 |
2.4.4 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TNF-α、IL-1β 表达水平 | 第41页 |
2.4.5 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Bcl-2、Bax蛋白表达水平 | 第41-43页 |
2.5 数据分析 | 第43页 |
3 结果 | 第43-63页 |
3.1 对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| 第43-49页 |
3.2 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3.3 对小鼠肝组织形态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3.4 对小鼠肝脏线粒体ATP酶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3.5 对小鼠肝组织中SOD活力、MDA含量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3.6 对小鼠肝组织中TNF-α、IL-1β 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3.7 对小鼠肝组织中Bcl-2、Bax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| 第59-63页 |
3.7.1 免疫组化测定Bcl-2 蛋白的表达结果 | 第59-60页 |
3.7.2 免疫组化测定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| 第60-63页 |
4 讨论 | 第63-68页 |
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4页 |
缩略词表 | 第74-75页 |
综述 | 第7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8页 |
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