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1.2.1 多源数据处理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2.2 道路安全分析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2.3 道路安全评价技术 | 第17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7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20-21页 |
2 基于Web文本数据的城市交通事故属性分析 | 第21-33页 |
2.1 交通事故Web文本数据采集 | 第21-25页 |
2.1.1 Web文本数据介绍 | 第21-25页 |
2.1.2 Web文本数据采集方法 | 第25页 |
2.2 事故信息三元组构建 | 第25-31页 |
2.2.1 RDF简介 | 第26-27页 |
2.2.2 事故信息提取及处理方法 | 第27-29页 |
2.2.3 基于RDF三元组的事故信息 | 第29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3 基于智驾盒子数据的地图匹配 | 第33-47页 |
3.1 智驾盒子数据 | 第33-36页 |
3.1.1 原始数据介绍 | 第33-34页 |
3.1.2 数据质量分析及预处理 | 第34-36页 |
3.2 智驾盒子数据地图匹配方法 | 第36-43页 |
3.2.1 数据匹配范围划分 | 第37-39页 |
3.2.2 电子地图数据介绍 | 第39-40页 |
3.2.3 道路匹配阈值计算 | 第40-41页 |
3.2.4 基于点线距离的地图匹配算法 | 第41-42页 |
3.2.5 行车方向识别方法 | 第42-43页 |
3.2.6 地图匹配算法步骤 | 第43页 |
3.3 地图匹配结果 | 第43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4 城市快速路事故交通影响分析 | 第47-63页 |
4.1 基于运行速度协调性的交通事故发生位置识别 | 第47-50页 |
4.1.1 识别算法流程 | 第48页 |
4.1.2 基于运行速度协调性的速度变化判断阈值设计 | 第48-50页 |
4.2 交通事故持续时间分析 | 第50-54页 |
4.2.1 交通事故持续时间识别与计算 | 第50-51页 |
4.2.2 结果分析 | 第51-54页 |
4.3 交通事故影响范围分析 | 第54-58页 |
4.3.1 交通事故影响范围识别与计算 | 第54-55页 |
4.3.2 结果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4 交通延误分析 | 第58-62页 |
4.4.1 交通延误计算 | 第58-59页 |
4.4.2 结果分析 | 第59-6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5 城市快速路事故地点安全评估研究 | 第63-79页 |
5.1 地点安全评估方法 | 第63-66页 |
5.2 城市快速路等效事故模型的构建 | 第66-71页 |
5.2.1 基于损害后果的等效事故次数 | 第66-67页 |
5.2.2 基于交通影响的等效事故次数 | 第67-71页 |
5.3 城市快速路事故易发位置确定 | 第71-74页 |
5.3.1 基于等效事故次数的累计频率曲线法 | 第72-73页 |
5.3.2 案例分析 | 第73-74页 |
5.4 城市快速路安全服务水平 | 第74-78页 |
5.4.1 安全服务水平定义 | 第74-76页 |
5.4.2 案例分析 | 第76-7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6.1 本论文成果 | 第79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5页 |
附录A | 第85-89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9-93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