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6页 |
1.1 碱矿渣胶结材及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7页 |
1.1.1 碱矿渣胶结材及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0-12页 |
1.1.2 碱矿渣胶结材及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| 第12-17页 |
1.1.3 开发研究碱矿渣胶结材的资源环境效益 | 第17页 |
1.2 碱矿渣胶结材水化机理及其水化产物 | 第17-19页 |
1.2.1 碱矿渣胶结材的水化机理 | 第17-18页 |
1.2.2 碱矿渣胶结材的水化产物 | 第18-19页 |
1.3 减水剂在碱矿渣胶结材中的研究及应用 | 第19-22页 |
1.3.1 减水剂在碱矿渣胶结材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| 第19-21页 |
1.3.2 减水剂在碱矿渣胶结材中应用的主要问题 | 第21-22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2-26页 |
1.4.1 研究目标与意义 | 第23页 |
1.4.2 研究思路 | 第23-25页 |
1.4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2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| 第26-30页 |
2.1 原材料 | 第26-28页 |
2.1.1 胶结材 | 第26页 |
2.1.2 矿物外加剂 | 第26-27页 |
2.1.3 集料 | 第27-28页 |
2.1.4 碱组分 | 第28页 |
2.1.5 外加剂 | 第28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8-30页 |
2.2.1 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性能试验 | 第28-29页 |
2.2.2 微观分析 | 第29-30页 |
3 电气石粉-减水剂-碱矿渣胶结材(T-N-AAS)浆体性能研究 | 第30-44页 |
3.1 电气石粉对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性能的影响 | 第30-34页 |
3.1.1 电气石粉对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流动度及凝结时间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3.1.2 电气石粉对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3.2 减水剂对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性能的影响 | 第34-37页 |
3.2.1 减水剂对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流动度及凝结时间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3.2.2 减水剂对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3.3 电气石粉-萘系减水剂-碱矿渣胶结材(T-N-AAS)浆体性能研究 | 第37-42页 |
3.3.1 T-N-AAS浆体流动度及凝结时间研究 | 第37-39页 |
3.3.2 T-N-AAS浆体流变性能研究 | 第39-41页 |
3.3.3 T-N-AAS浆体减水率测定 | 第41-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4 碱矿渣胶结材主要组分对T-N-AAS浆体塑化行为影响研究 | 第44-70页 |
4.1 矿渣品质对T-N-AAS浆体性能影响研究 | 第44-58页 |
4.1.1 矿渣化学组成及物相分析 | 第44-50页 |
4.1.2 矿渣品质对T-N-AAS浆体流动度及凝结时间影响 | 第50-53页 |
4.1.3 矿渣品质对T-N-AAS浆体的流变行为研究 | 第53-55页 |
4.1.4 影响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流动度因素分析 | 第55-58页 |
4.2 碱当量对T-N-AAS浆体性能影响 | 第58-62页 |
4.2.1 碱当量对T-N-AAS浆体流动度及凝结时间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2.2 碱当量对T-N-AAS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| 第59-62页 |
4.3 水玻璃模数对T-N-AAS浆体性能的影响 | 第62-67页 |
4.3.1 水玻璃模数对T-N-AAS浆体流动度及凝结时间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4.3.2 水玻璃模数对T-N-AAS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| 第64-67页 |
4.4 碱的添加顺序对T-N-AAS浆体流动度及凝结时间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5 T-N-AAS浆体水化放热行为及硬化体性能研究 | 第70-80页 |
5.1 T-N-AAS浆体水化放热行为研究 | 第70-74页 |
5.1.1 萘系减水剂对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水化放热行为影响 | 第70-72页 |
5.1.2 电气石粉对碱矿渣胶结材浆体水化放热行为影响 | 第72-74页 |
5.1.3 T-N-AAS浆体水化放热行为研究 | 第74页 |
5.2 T-N-AAS硬化体性能及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| 第74-78页 |
5.2.1 T-N-AAS混凝土抗压强度变化 | 第75页 |
5.2.2 T-N-AAS硬化浆体微观结构变化分析 | 第75-78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80-81页 |
6.2 展望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3页 |
附录 | 第93页 |
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