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者的再现-《人民日报》的同性恋形象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7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1.2 研究问题 | 第8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8页 |
1.4 研究创新点 | 第8-9页 |
1.5 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1.5.1“他者”的定义及指代范围 | 第9页 |
1.5.2 他者再现的研究路径 | 第9-12页 |
1.5.3 同性恋研究综述 | 第12-14页 |
2 研究设计 | 第14-17页 |
2.1 样本选择 | 第14页 |
2.2 样本提取 | 第14-15页 |
2.3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2.3.1 内容分析法 | 第15页 |
2.3.2 文本分析法 | 第15页 |
2.4 类目构建 | 第15-17页 |
3 《人民日报》同性恋报道及形象研究 | 第17-37页 |
3.1 同性恋报道分布 | 第17-21页 |
3.1.1 不同时期同性恋报道数量分布 | 第17-19页 |
3.1.2 不同时期同性恋报道版面分布 | 第19-21页 |
3.2 同性恋报道主题 | 第21-33页 |
3.2.1 不同时期同性恋报道主题流变 | 第21-25页 |
3.2.2“艾滋病”主题的报道模式流变 | 第25-28页 |
3.2.3“同性恋”主题的报道模式流变 | 第28-33页 |
3.3 同性恋形象研究 | 第33-37页 |
3.3.1“艾滋病”主题下的同性恋形象 | 第33-35页 |
3.3.2“同性恋”主题下的同性恋形象 | 第35-37页 |
4 结论与探讨 | 第37-41页 |
4.1 同性恋在《人民日报》的他者再现 | 第37-38页 |
4.1.1 版面的缺席 | 第37页 |
4.1.2 主题的偏向 | 第37页 |
4.1.3 话语的缺失 | 第37-38页 |
4.1.4 形象单一化 | 第38页 |
4.2 社会背景影响下的《人民日报》同性恋报道 | 第38-39页 |
4.2.1 政策法规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2.2 主流话语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3 同性恋在《人民日报》被他者化再现的原因 | 第39-41页 |
5 结语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