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绘画论文--绘画技法论文--中国画技法论文

现代语境中的中国画--20世纪中国画的观念重构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绪论第12-31页
第一章 遭遇现代——对文人画的批判与背离第31-72页
    1.1 “国画改良”第31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康有为与“国画改良”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“国画改良”所面对的中国画现状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岭南“折中派”的呼应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徐悲鸿与康有为的理论默契第42-47页
    1.2 “美术革命第47-5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陈独秀与《美术革命》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康、陈辨异第50-53页
    1.3 蔡元培、林风眠,“以美育代宗教”第53-6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蔡元培与《以美育代宗教》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蔡元培与林风眠的合作第58-62页
    1.4 百年震荡——开启紧张对立的文化语境第62-70页
    1.5 小结第70-72页
第二章 参与现代——中国画与现代艺术的交汇(1920-1930年代末)第72-114页
    2.1 国学复兴:对民族文化的清理和论证第72-77页
    2.2 文人画的落照第77-81页
    2.3 异军突起的“折中派”第81-84页
    2.4 黄宾虹为文人画的辩护第84-9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内向自足的文化取向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“精神”与“内美”第89-94页
    2.5 中国画与现代艺术的交汇第94-10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“洋画运动”与“准印象派”画风的流布第94-9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现代艺术团体与现代艺术的发端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与文学同步的现代意识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白话美术理论的展开第104-109页
    2.6 小结第109-114页
第三章 中国画的改造第114-146页
    3.1 审美趣味和艺术功能的转变第114-1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“画道革新当破雅”第114-1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反映论的创作思路第120-1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年画、宣传画的勃兴第122-1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国画油画之争第124-129页
    3.2 文人画余绪——潘天寿第129-134页
    3.3 写生、写实及政治现实主义第134-1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样板中国画第134-1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“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”第138-1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边缘的林风眠第140-143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143-146页
第四章 现代性的产生:“新潮美术”时期的中国画第146-185页
    4.1 1970年代末、1980年代初期的中国画第146-15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走出“红光亮”第146-1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老艺术家复出与重返传统第149-1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先声夺人的吴冠中第155-1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再度的迟钝与滞后第158-159页
    4.2 “新潮美术”背景下的中国画第159-17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现代的文化生态——个体意识的复苏第159-1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“三次地震”与“穷途末日”第163-170页
    4.3 多元格局的开启第170-1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写实风格的式微第170-17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“新文人画”第172-1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“实验水墨”第176-183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183-185页
第五章 开放性假设:新绘画——边缘交叉与中心转移第185-223页
    5.1 “新绘画”的理论假设第185-189页
    5.2 “抽象实验”与“表现主义”第189-19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“抽象实验”第189-19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“表现主义”第192-198页
    5.3 它山之石——跨界的实验案例第198-206页
    5.4 新生代新绘画案例第206-21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新生代中国画第206-20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新生代新绘画的理论背景第207-21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跨界的实验——新生代新绘画案例第214-218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218-223页
参考文献第223-231页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231-232页
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项目第232-234页
致谢第234页

论文共2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践的研究
下一篇:防治煤炭自燃的无机固化泡沫及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