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小说的当代戏曲改编研究--以曲剧《阿Q与孔乙己》和越剧《孔乙己》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3页 |
一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学术回顾 | 第10-13页 |
第一章 鲁迅小说的戏剧性因素 | 第13-21页 |
第一节 独特的悲剧之美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戏剧化的人物塑造 | 第16-18页 |
一、人物命运的突转 | 第17-18页 |
二、尖锐的矛盾冲突 | 第18页 |
第三节 极具戏剧特色的表现手法 | 第18-21页 |
一、独特的叙述视角 | 第19页 |
二、叙事场景固定化 | 第19页 |
三、背景描写简单化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鲁迅小说的曲剧改编——《阿Q与孔乙己》 | 第21-33页 |
第一节 曲剧《阿Q与孔乙己》的文本改编 | 第21-31页 |
一、主题立意贴近原著精神,寻求当代契合 | 第21-22页 |
二、编写新剧情,情节双线展开 | 第22-29页 |
三、外在对立与自身矛盾的双向戏剧冲突 | 第29-30页 |
四、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《阿Q与孔乙己》改编的得失 | 第31-33页 |
一、戏剧形式的大胆创新 | 第31-32页 |
二、当代价值观念的融入 | 第32页 |
三、人物命运悲剧性的削弱 | 第32-33页 |
第三章 鲁迅小说的越剧改编——《孔乙己》 | 第33-37页 |
第一节 创新性解读原著,重构戏剧主题人物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杂取多部小说人物情节,三条故事线交织发展 | 第34-37页 |
一、时空线上的延展,扩展故事情节 | 第34-35页 |
二、三条行动线交织发展 | 第35-36页 |
三、用时间预示情节发展,昭示人物命运走向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鲁迅小说曲剧、越剧改编之比较 | 第37-43页 |
第一节 曲剧、越剧戏曲改编的异同 | 第37-39页 |
一、题材的选择与故事框架具有相似性 | 第37-38页 |
二、主题立意与人物塑造的迥异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对名著改编的反思 | 第39-43页 |
一、忠实原著精神 | 第39-41页 |
二、尊重文化内涵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从鲁迅小说戏曲改编看当代戏曲改革 | 第43-47页 |
第一节 取材文学名著,挖掘时代内涵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立足戏曲本位,丰富表演形式 | 第44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