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1 文献研究 | 第15页 |
1.3.2 规范分析 | 第15页 |
1.3.3 实证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房地产泡沫基本理论 | 第17-24页 |
2.1 房地产泡沫的概念和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1.1 泡沫的概念 | 第17页 |
2.1.2 房地产泡沫的概念 | 第17页 |
2.1.3 房地产泡沫的特征 | 第17-18页 |
2.2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 | 第18-20页 |
2.2.1 非理性预期 | 第18-19页 |
2.2.2 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 | 第19页 |
2.2.3 土地财政的缺陷 | 第19页 |
2.2.4 银行信贷的非理性扩张 | 第19-20页 |
2.2.5 土地的稀缺性 | 第20页 |
2.2.6 信息非对称 | 第20页 |
2.2.7 国际资本流动 | 第20页 |
2.3 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| 第20-21页 |
2.3.1 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,抑制其他行业发展 | 第20-21页 |
2.3.2 导致金融危机 | 第21页 |
2.3.3 导致生产和消费危机 | 第21页 |
2.3.4 引发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 | 第21页 |
2.4 基础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4.1 理性泡沫理论 | 第22页 |
2.4.2 非理性泡沫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4.3 供求均衡理论 | 第23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房地产泡沫的测度方法研究 | 第24-33页 |
3.1 指标评价法 | 第24-29页 |
3.1.1 简单指标法 | 第24-27页 |
3.1.2 综合指标法 | 第27-29页 |
3.2 理论价格法 | 第29-30页 |
3.2.1 收益还原法 | 第29页 |
3.2.2 回归模型法 | 第29-30页 |
3.3 统计检验法 | 第30-31页 |
3.3.1 方差界限法 | 第30页 |
3.3.2 设定性检验法 | 第30-31页 |
3.3.3 单位根、协整性和共积分检验法 | 第3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合肥市房地产泡沫的实证分析 | 第33-47页 |
4.1 合肥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| 第33-35页 |
4.2 基于指标法的合肥市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 | 第35-42页 |
4.2.1 房价收入比 | 第35-37页 |
4.2.2 租售比 | 第37-38页 |
4.2.3 房地产开发投资额/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 | 第38页 |
4.2.4 房地产价格增长率/GDP增长率 | 第38-39页 |
4.2.5 房地产价格增长率/CPI增长率 | 第39-40页 |
4.2.6 商品房施工面积/商品房竣工面积 | 第40-41页 |
4.2.7 房地产开发贷款/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总额 | 第41-42页 |
4.3 基于回归模型的合肥市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 | 第42-46页 |
4.3.1 变量选取和数据处理 | 第42-43页 |
4.3.2 模型的建立 | 第43-45页 |
4.3.3 实证结果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| 第47-51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7页 |
5.2 对策建议 | 第47-51页 |
5.2.1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| 第47-48页 |
5.2.2 完善保障住房体系 | 第48-49页 |
5.2.3 完善房地产税费制度 | 第49-50页 |
5.2.4 加强房地产信贷的监管力度 | 第50页 |
5.2.5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| 第50-51页 |
附录 | 第51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