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线路工程论文--线路施工论文--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论文

基于精益管理的莞惠城际铁路项目管理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第9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发展综述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发展综述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本次研究综述第12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第二章 项目工程精益管理理论概述第14-19页
    2.1 项目工程管理理论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项目工程管理概念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铁路项目工程管理特点第14-15页
    2.2 精益管理的含义第15-16页
    2.3 精益管理的方式第16-17页
    2.4 精益管理重点工作第17页
    2.5 精益管理的作用第17-19页
第三章 莞惠城际铁路惠州段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第19-27页
    3.1 莞惠城际铁路工程概况第19-20页
    3.2 惠州段项目管理机构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组织机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施工管理职责第20-21页
    3.3 莞惠城际铁路惠州段建设管理的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 3.4 莞惠城际铁路惠州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项目进度管理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项目质量管理现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项目成本管理现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项目安全管理现状第24页
    3.5 莞惠城际铁路惠州段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问题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进度管理方面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质量管理方面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成本管理方面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安全管理方面第25-27页
第四章 莞惠城际铁路惠州段精益管理目标及改善措施第27-46页
    4.1 莞惠城际铁路惠州段精益管理的改善目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建设效率有待提高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建设成本需要降低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建设质量需要改善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管理模式需要升级第28页
    4.2 惠州段项目进度精益管理体系改善第28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精益化的项目进度管理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精益化的项目进度管理原则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精益化的项目进度管理措施第31-35页
    4.3 惠州段施工质量精益管理体系改善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精益化的施工质量管理内容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精益化的施工质量管理原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精益化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第36-38页
    4.4 惠州段成本精益管理体系改善第38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精益化的项目成本管理内容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精益化的项目成本管理原则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精益化的项目成本管理措施第39-44页
    4.5 惠州段安全精益管理体系改善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精益化的安全管理内容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精益化的安全管理原则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精益化的安全管理措施第44-46页
第五章 精益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及对后期工程的管理借鉴第46-57页
    5.1 精益管理在惠州段应用效果分析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项目施工工期成本缩减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完善质量体系建设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规范成本管理流程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强化安全保证体系第52页
    5.2 对后期工程的管理借鉴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进行长短周期配合的精益化管理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成立精益化质量管理的组织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成本精益化管理是精益化管理的重点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安全施工进行精益化管理第55-57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7-59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7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铁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生产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朔黄铁路近远期重载列车运输组织方案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