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当·弗格森历史观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4页 |
第1章 弗格森历史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| 第14-22页 |
1.1 时代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1.1 18 世纪中后期苏格兰的社会状况 | 第14-15页 |
1.1.2 苏格兰启蒙运动 | 第15-16页 |
1.2 理论渊源 | 第16-22页 |
1.2.1 培根自然史与文明史的思想 | 第17-18页 |
1.2.2 霍布斯与洛克的自然法理论 | 第18-19页 |
1.2.3 孟德斯鸠的自然地理因素论 | 第19-22页 |
第2章 弗格森历史观的基本内容 | 第22-37页 |
2.1 历史观的人学前提 | 第22-27页 |
2.1.1 人的自然状态 | 第22-23页 |
2.1.2 人的多样本性 | 第23-25页 |
2.1.3 人的本性彰显 | 第25-27页 |
2.2 影响历史发展的要素 | 第27-32页 |
2.2.1 地理因素 | 第27-28页 |
2.2.2 财产权利 | 第28-29页 |
2.2.3 职业分工 | 第29-31页 |
2.2.4 奢侈腐败 | 第31-32页 |
2.3 历史发展理论 | 第32-37页 |
2.3.1 自生自发论 | 第33-34页 |
2.3.2 历史进步论 | 第34-35页 |
2.3.3 财德并进论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弗格森历史观的哲学评价 | 第37-45页 |
3.1 理论价值 | 第37-40页 |
3.1.1 分析历史的辩证思维 | 第37-38页 |
3.1.2 人类自我劳动的历史 | 第38-40页 |
3.2 马克思受到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3.2.1 思维的辩证性 | 第40-41页 |
3.2.2 人追求目的的活动 | 第41-42页 |
3.3 思想局限性 | 第42-45页 |
3.3.1 经验主义的痕迹 | 第42-43页 |
3.3.2 西方中心论的偏见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5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