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质软岩填料湿化变形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变质软岩湿化变形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软岩填料的研究 | 第10-11页 |
1.2.2 湿化变形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| 第11-12页 |
1.2.3 湿化变形的试验方法 | 第12-14页 |
1.2.4 填料湿化对其基本参数的影响 | 第14页 |
1.2.5 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4-15页 |
1.3 颗粒流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变质软岩填料湿化变形规律试验研究 | 第19-47页 |
2.1 概述 | 第19页 |
2.2 湿化变形试验 | 第19-25页 |
2.2.1 试验仪器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2.2.2 试验成果 | 第20-25页 |
2.3 湿化变形计算公式 | 第25-33页 |
2.3.1 湿化变形 | 第25-27页 |
2.3.2 考虑应力水平时湿化变形的经验公式 | 第27-33页 |
2.3.3 考虑围压因素时湿化变形的经验公式 | 第33页 |
2.4 填料的湿化变形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2.5 变质软岩填料湿化颗粒破碎规律试验研究 | 第34-43页 |
2.5.1 颗粒破碎的量度 | 第35页 |
2.5.2 填料的湿化对颗粒破碎的影响分析 | 第35-40页 |
2.5.3 湿化后颗粒破碎对填料级配影响 | 第40-43页 |
2.6 小结 | 第43-47页 |
第三章 颗粒流理论与方法 | 第47-59页 |
3.1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思想 | 第47-48页 |
3.1.1 颗粒流产生的背景 | 第47页 |
3.1.2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假设 | 第47-48页 |
3.1.3 颗粒流数值方法的特点 | 第48页 |
3.2 颗粒流的物理方程 | 第48-53页 |
3.2.1 力-位移方程(物理方程) | 第49-51页 |
3.2.2 运动方程 | 第51-52页 |
3.2.3 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 | 第52-53页 |
3.3 颗粒流的接触本构关系 | 第53-56页 |
3.3.1 接触刚度模型 | 第53-55页 |
3.3.2 滑动模型 | 第55页 |
3.3.3 黏结模型 | 第55-56页 |
3.4 宏观与细观参数的关系 | 第56-58页 |
3.5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变质软岩填料湿化变形细观研究 | 第59-75页 |
4.1 模型的生成 | 第59-64页 |
4.1.1 模型中颗粒的生成 | 第59-62页 |
4.1.2 伺服控制系统 | 第62-64页 |
4.2 模型中各细观参数的选取 | 第64-65页 |
4.2.1 细观参数的确定 | 第64-65页 |
4.2.2 饱和试样的处理 | 第65页 |
4.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65-70页 |
4.3.1 数值模拟与室内试验结果对比 | 第65-68页 |
4.3.2 细观参数与围压的拟合关系 | 第68-70页 |
4.4 各围压下试样的细观分析 | 第70-73页 |
4.4.1 颗粒间接触力分析 | 第70-73页 |
4.4.2 颗粒位移分析 | 第73页 |
4.5 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五章 变质软岩填料湿化变形规律影响因素探讨 | 第75-84页 |
5.1 引言 | 第75页 |
5.2 基于颗粒流模型的湿化变形分析 | 第75-83页 |
5.2.1 围压对湿化变形规律的影响 | 第75-79页 |
5.2.2 不同填料级配对湿化变形规律的影响 | 第79-81页 |
5.2.3 不同密度条件下湿化变形规律分析 | 第81-83页 |
5.3 小结 | 第83-84页 |
结论与建议 | 第84-86页 |
结论 | 第84-85页 |
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