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6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21页 |
1.2.1 管理的本质 | 第14页 |
1.2.2 人才的概念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3 管理人才的概念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2.4 人才评价方法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5 管理人才评价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2.6 管理人才素质评价指标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2.7 国内外综合评述 | 第20-21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1-25页 |
1.3.1 主要内容 | 第21-2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3.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| 第24页 |
1.3.4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企业管理人才评价的理论基础 | 第26-32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6-29页 |
2.1.1 人才的基本概念 | 第26页 |
2.1.2 企业管理人才的概念 | 第26页 |
2.1.3 人才评价的概念 | 第26-27页 |
2.1.4 素质的概念 | 第27页 |
2.1.5 人才的素质 | 第27-29页 |
2.1.6 管理人才的素质 | 第29页 |
2.2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9-31页 |
2.2.1 人才评价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9-30页 |
2.2.2 人才素质评价的“冰山模型” | 第30-3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企业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2-40页 |
3.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| 第32页 |
3.2 建立企业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2-40页 |
3.2.1 管理人才素质结构模型 | 第32-33页 |
3.2.2 企业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流程 | 第33-34页 |
3.2.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4-37页 |
3.2.4 各项指标的概念描述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确定企业管理人才评价指标的权重 | 第40-48页 |
4.1 问卷设计 | 第40页 |
4.2 熵值法的原理简介 | 第40-41页 |
4.3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| 第41-45页 |
4.3.1 建立指标体系集U | 第41页 |
4.3.2 建立初始数据矩阵和数据标准化 | 第41-42页 |
4.3.3 指标权重的计算 | 第42页 |
4.3.4 计算指标权重 | 第42-4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企业管理人才评价实现 | 第48-70页 |
5.1 BP神经网络的原理 | 第48-49页 |
5.2 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 | 第49-53页 |
5.3 BP神经网络用于企业管理人才评价的可行性 | 第53-54页 |
5.4 BP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| 第54-57页 |
5.4.1 网络层数确定 | 第54页 |
5.4.2 各层神经元个数的确定 | 第54-55页 |
5.4.3 学习速率的确定 | 第55-56页 |
5.4.4 初始值的选取 | 第56页 |
5.4.5 输入数据的预处理方式 | 第56-57页 |
5.5 BP神经网络的实现及结果分析 | 第57-67页 |
5.5.1 问卷设计 | 第57-59页 |
5.5.2 学习样本集的选择 | 第59-61页 |
5.5.3 测试样本集的选择 | 第61-63页 |
5.5.4 BP神经网络实现 | 第63-67页 |
5.6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7-68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70-74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0-71页 |
6.2 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企业管理人才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 | 第71页 |
6.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| 第71-74页 |
6.3.1 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71-72页 |
6.3.2 研究的未来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-80页 |
附录 | 第80-83页 |
附录A | 第80-82页 |
附录B:企业管理人才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调查问卷 | 第82-83页 |
附录C:BP神经网络测试样本集调查问卷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