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安全保密论文

基于生物特征的新模糊金库及三因子身份认证方案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生物特征加密技术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基于生物特征的远程身份认证方案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第15-16页
第2章 身份认证相关知识第16-23页
    2.1 相关数学知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离散对数问题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哈希函数第16-17页
    2.2 身份认证协议第17-18页
    2.3 身份认证方式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口令认证技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智能卡认证技术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生物特征认证技术第20页
    2.4 身份认证的攻击者模型及攻击手段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Dolev和Yao的攻击者模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身份认证系统存在的攻击手段第21-22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2-23页
第3章 基于CRC与离散对数难题的双重认证模糊金库方案第23-29页
    3.1 两种典型模糊金库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经典模糊金库方案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基于CRC的模糊金库方案第24-25页
    3.2 基于CRC与离散对数难题的双重认证模糊金库方案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注册阶段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认证阶段第26-27页
    3.3 安全性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抗混合替代攻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抗CRC碰撞第2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4章 一种具有容错能力的三因子远程用户身份认证协议第29-42页
    4.1 生物特征处理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安全模型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模糊提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模糊承诺第30-32页
    4.2 Wen方案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注册阶段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登陆阶段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认证阶段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口令更新阶段第34页
    4.3 Wen方案的安全性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生物特征识别错误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会话密钥暴露给注册中心第35页
    4.4 一种具有容错能力的三因子远程用户身份认证协议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注册阶段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登陆阶段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认证阶段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口令更新阶段第38-39页
    4.5 安全性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4.6 安全性比较第40页
    4.7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42-44页
    5.1 研究总结第42-43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43-44页
致谢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9页
附录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黑龙江省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
下一篇:华锐风电财务弊动因及防范研究--基于舞弊因子理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