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中文维基百科的知识库构建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知识库构建的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构建知识库的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实体链接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实体关系抽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2.3 知识库构建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1.4 本文的组织结构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相关知识介绍 | 第17-27页 |
2.1 本体库理论介绍 | 第17-18页 |
2.2 向量空间模型(VSM) | 第18页 |
2.3 支持向量机 | 第18-22页 |
2.3.1 基本原理 | 第18-21页 |
2.3.2 SVM工具 | 第21-22页 |
2.4 学习排序 | 第22-25页 |
2.4.1 Ranking SVM基本原理 | 第22-24页 |
2.4.2 SVMrank使用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5 实验评价方法 | 第25-27页 |
2.5.1 K-重交叉验证法 | 第25页 |
2.5.2 性能评价标准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基于维基百科的实体属性与关系抽取 | 第27-40页 |
3.1 维基百科简介 | 第27-29页 |
3.1.1 维基网页版本介绍 | 第27-28页 |
3.1.2 维基百科信息框文本表示 | 第28-29页 |
3.2 本体库构建 | 第29-32页 |
3.2.1 模板的使用情况 | 第29-30页 |
3.2.2 模板合并与归纳 | 第30-32页 |
3.3 信息框三元组数据抽取 | 第32-37页 |
3.3.1 属性名归一化 | 第32-35页 |
3.3.2 分离数据属性与对象属性 | 第35-36页 |
3.3.3 三元组数据抽取结果 | 第36-37页 |
3.4 抽取人物类型的缺省属性值 | 第37-3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四章 基于维基百科信息框的实体关系抽取 | 第40-50页 |
4.1 实体链接 | 第40-44页 |
4.1.1 候选集构造 | 第41-42页 |
4.1.2 实体消歧 | 第42-43页 |
4.1.3 结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2 关系抽取 | 第44-49页 |
4.2.1 属性值之间的内链接以及实体对统计 | 第44-45页 |
4.2.2 实体语义关系的类别 | 第45-46页 |
4.2.3 相邻的实体对关系分类 | 第46-47页 |
4.2.4 非相邻的实体对关系分类 | 第47-49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知识库存储与测试 | 第50-62页 |
5.1 Neo4j简介 | 第50页 |
5.2 关系型数据库与图形数据库的比较 | 第50-55页 |
5.2.1 关系型数据库 | 第51-53页 |
5.2.2 图形数据库 | 第53-54页 |
5.2.3 使用Neo4j的原因 | 第54-55页 |
5.3 知识库构建 | 第55-58页 |
5.3.1 知识获取流程 | 第55-56页 |
5.3.2 Neo4j操作方法与数据导入 | 第56-58页 |
5.4 知识库测试 | 第58-61页 |
5.4.1 关系查询 | 第58-59页 |
5.4.2 关系发现 | 第59-6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6.1 研究工作总结 | 第62页 |
6.2 下一步工作展望 | 第62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0页 |
发表文章目录及参加科研项目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