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2 相关工作 | 第14-15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论文的安排 | 第16-18页 |
2 预备知识 | 第18-30页 |
2.1 应急响应系统 | 第18-20页 |
2.1.1 系统体系结构 | 第18-19页 |
2.1.2 应急响应的主要步骤 | 第19-20页 |
2.2 密码学基础 | 第20-21页 |
2.3 数字签名基础 | 第21-25页 |
2.3.1 背景 | 第22页 |
2.3.2 数字签名的概念 | 第22-23页 |
2.3.3 基于公钥密码的数字签名方案 | 第23-25页 |
2.3.4 数字签名的安全性 | 第25页 |
2.4 认证 | 第25-29页 |
2.4.1 身份认证技术的分类 | 第26页 |
2.4.2 单机状态下的身份认证 | 第26-27页 |
2.4.3 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 | 第27页 |
2.4.4 当前身份认证的研究及应用 | 第27-28页 |
2.4.5 MAC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一种适用于应急响应系统的签名方案 | 第30-41页 |
3.1 相关研究 | 第30-33页 |
3.1.1 单向陷门哈希函数 | 第30-31页 |
3.1.2 在线/离线签名算法思想 | 第31-33页 |
3.2 在线/离线签名方案 | 第33-35页 |
3.2.1 ElGamal 签名方案转换成在线/离线签名方案 | 第33-34页 |
3.2.2 运用单向陷门hash 函数构造在线/离线签名方案 | 第34-35页 |
3.3 具体的签名方案 | 第35-40页 |
3.3.1 方案详述 | 第35-37页 |
3.3.2 与以往签名方案比较 | 第37-39页 |
3.3.3 安全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4 一种更高效的认证方案 | 第41-49页 |
4.1 UMAC 原理 | 第41-42页 |
4.2 具体的UMAC 算法 | 第42-44页 |
4.2.1 UMAC 算法 | 第42-43页 |
4.2.2 UMAC-32, UMAC-64, UMAC-96 及UMAC-128 | 第43-44页 |
4.3 效率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3.1 测试数据及测试环境 | 第44页 |
4.3.2 测试结果 | 第44-46页 |
4.4 安全性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4.1 抗解密性 | 第46页 |
4.4.2 认证标记长度和抗伪造性 | 第46-47页 |
4.4.3 重放攻击 | 第4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5 一种快速的应急响应子系统 | 第49-63页 |
5.1 引入签名和认证的原因 | 第49页 |
5.2 带数字签名和消息认证的应急响应子系统 | 第49-50页 |
5.3 数字签名管理子系统 | 第50-52页 |
5.3.1 我们的在线/离线签名方案与系统的结合 | 第50-51页 |
5.3.2 方案的实际用途 | 第51-52页 |
5.3.3 在线/离线签名方案的基于身份的扩展应用 | 第52页 |
5.4 消息认证管理子系统 | 第52-54页 |
5.4.1 消息认证计算模块 | 第53-54页 |
5.4.2 认证消息处理模块 | 第54页 |
5.4.3 未认证消息日志模块 | 第54页 |
5.5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| 第54-62页 |
5.5.1 用例模型 | 第54-55页 |
5.5.2 类与对象模型 | 第55-58页 |
5.5.3 流程模型 | 第58-60页 |
5.5.4 系统实现 | 第60-6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6 结论 | 第63-65页 |
6.1 论文小结 | 第63页 |
6.2 论文展望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