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引言 | 第11-26页 |
1.1 水与水资源 | 第11-12页 |
1.1.1 全球水资源概述 | 第11页 |
1.1.2 我国水资源特点 | 第11-12页 |
1.1.3 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| 第12页 |
1.2 水资源短缺的解决途径与污水资源化 | 第12-18页 |
1.2.1 水资源短缺的解决途径 | 第12-14页 |
1.2.2 污水回用概述 | 第14-15页 |
1.2.3 再生水用途 | 第15-18页 |
1.3 污水回用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| 第18-19页 |
1.3.1 污水回用的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3.2 污水回用的发展趋势 | 第19页 |
1.4 回用水水质指标、标准与技术 | 第19-26页 |
1.4.1 回用水水质指标 | 第19-20页 |
1.4.2 回用水水质标准 | 第20页 |
1.4.3 常用污水回用技术 | 第20-26页 |
2 课题的来源、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26-29页 |
2.1 课题来源 | 第26-27页 |
2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7页 |
2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2.4 水质分析项目与方法 | 第28-29页 |
3 济南市水质净化二厂二级出水再生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| 第29-37页 |
3.1 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| 第29-32页 |
3.1.1 工程概况 | 第29-30页 |
3.1.2 污水处理工艺简介 | 第30-32页 |
3.2 污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 | 第32-37页 |
3.2.1 污水再生利用处理工艺简介 | 第32页 |
3.2.2 处理单元及设备工艺参数简介 | 第32-37页 |
4 二级出水经微絮凝—纤维束过滤处理的试验方案 | 第37-48页 |
4.1 试验指标 | 第37页 |
4.2 试验方案 | 第37-38页 |
4.3 纤维束过滤器运行参数的试验与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3.1 实验条件 | 第38页 |
4.3.2 滤速对过滤周期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3.3 投药量对过滤周期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3.4 反冲洗时间的确定 | 第40页 |
4.3.5 本节小结 | 第40-41页 |
4.4 最佳运行参数下微絮凝—纤维束过滤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| 第41-48页 |
5 二氧化氯和氯气复合消毒剂在再生水处理中的应用 | 第48-52页 |
5.1 二氧化氯和氯气混合消毒的特点 | 第48-49页 |
5.2 复合消毒剂的消毒作用 | 第49页 |
5.3 复合消毒剂的脱色作用 | 第49-51页 |
5.3.1 脱色原理 | 第49-50页 |
5.3.2 实验与讨论 | 第50-51页 |
5.4 本节小结 | 第51-52页 |
6 微絮凝-纤维束过滤-消毒工艺运行参数的优化 | 第52-60页 |
6.1 消毒剂投加方式的不足与改进 | 第52-54页 |
6.1.1 原消毒剂投加方式的缺陷 | 第52页 |
6.1.2 消毒滞后性的现象及原因分析 | 第52-53页 |
6.1.3 消毒滞后性的解决方案 | 第53-54页 |
6.1.4 本节小结 | 第54页 |
6.2 纤维束深层过滤工艺运行参数的优化 | 第54-60页 |
6.2.1 工艺现状 | 第55-56页 |
6.2.2 工艺改进实验 | 第56-59页 |
6.2.3 本节小结 | 第59-60页 |
7 微絮凝—纤维束过滤—消毒工艺的经济技术分析 | 第60-63页 |
7.1 生产成本的经济分析 | 第60-61页 |
7.2 与混凝沉淀-砂滤-消毒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 | 第61页 |
7.3 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分析 | 第61-63页 |
8 结论与建议 | 第63-65页 |
8.1 结论 | 第63-64页 |
8.2 建议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0-71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