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速生材在轻质木结构中的应用研究
致谢 | 第3-4页 |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7页 |
1.1 课题背景 | 第13-16页 |
1.1.1 我国速生材资源状况及其特点 | 第13页 |
1.1.2 速生材的改性处理 | 第13-14页 |
1.1.3 木结构的发展与机遇 | 第14-16页 |
1.2 当前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6-24页 |
1.2.1 速生材改性做为结构材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2.2 轻型木结构的变形行为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2.3 木框架房屋抗侧向能力研究 | 第20-24页 |
1.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重点 | 第24页 |
1.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速生杉木、杨木结构材制备 | 第27-37页 |
2.1 速生杉木、杨木的改性处理 | 第27-30页 |
2.1.1 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0页 |
2.1.2 结果与分析 | 第30页 |
2.2 杉木胶合木的制备 | 第30-32页 |
2.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2页 |
2.2.2 试验结果 | 第32页 |
2.3 杉木胶合柱轴心受压性能试验研究 | 第32-36页 |
2.3.1 材料与方法 | 第32-34页 |
2.3.2 试验结果 | 第34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改性速生材在屋盖体系中的应用 | 第37-55页 |
3.1 项目概况 | 第37-39页 |
3.2 构件设计计算 | 第39-48页 |
3.2.1 檩条设计计算 | 第39-41页 |
3.2.2 屋架设计计算 | 第41-48页 |
3.3 结构有限元分析 | 第48-54页 |
3.3.1 定义单元类型 | 第48-49页 |
3.3.2 几何模型的建立 | 第49页 |
3.3.3 划分网格 | 第49-50页 |
3.3.4 屋顶木桁架静力分析 | 第50-5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四章 轻型木框架结构房屋扭转及剪力墙受力研究 | 第55-74页 |
4.1 剪力墙水平力计算方法 | 第55-62页 |
4.1.1 受力分析 | 第55-57页 |
4.1.2 剪力墙受力计算 | 第57-59页 |
4.1.3 工程实例计算 | 第59-62页 |
4.2 房屋抗扭对比研究 | 第62-67页 |
4.2.1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62-63页 |
4.2.2 结果分析 | 第63-67页 |
4.3 房屋整体有限元分析 | 第67-72页 |
4.3.1 木框架试验房概况 | 第67-68页 |
4.3.2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68-69页 |
4.3.3 有限元结果分析 | 第69-7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2-74页 |
第五章 装配式轻质木框架房屋设计建造 | 第74-119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74-75页 |
5.2 建筑设计 | 第75-110页 |
5.2.1 建筑设计说明 | 第75-76页 |
5.2.2 节能设计 | 第76-78页 |
5.2.3 建筑施工图 | 第78-81页 |
5.2.4 结构设计 | 第81-110页 |
5.3 有限元分析 | 第110-118页 |
5.3.1 有限元分析方法 | 第110-111页 |
5.3.2 轻质木框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| 第111-113页 |
5.3.3 轻质木框架结构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| 第113-11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18-119页 |
第六章 装配式轻质木框架房屋抗侧变形试验研究 | 第119-125页 |
6.1 试验方案设计 | 第119页 |
6.2 试验装置和加载模式 | 第119-124页 |
6.2.1 结构测试及分析 | 第121-123页 |
6.2.2 应力应变分析 | 第123-124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24-125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5-127页 |
7.1 结论 | 第125-126页 |
7.2 展望 | 第126-12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27-12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8-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