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8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立论依据 | 第12-13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4页 |
1.3.1 科技创新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3.2 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3.3 科技创新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关系研究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24-26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5-26页 |
1.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| 第26-28页 |
2 相关基础理论 | 第28-34页 |
2.1 科技创新相关理论 | 第28-30页 |
2.1.1 知识创新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1.2 技术创新理论 | 第29-30页 |
2.2 资源型经济转型相关理论 | 第30-34页 |
2.2.1 资源型经济悖论 | 第30-31页 |
2.2.2 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| 第31-32页 |
2.2.3 产业结构理论 | 第32-34页 |
3 科技创新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理论分析 | 第34-44页 |
3.1 科技创新分析 | 第34-38页 |
3.1.1 科技创新概念的界定 | 第34-35页 |
3.1.2 科技创新的主体 | 第35-36页 |
3.1.3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| 第36-38页 |
3.2 资源型经济转型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2.1 资源型经济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3.2.2 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| 第39页 |
3.3 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 | 第39-44页 |
3.3.1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| 第39-41页 |
3.3.2 优化要素投入结构 | 第41-44页 |
4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和科技创新现状 | 第44-56页 |
4.1 山西资源型经济的现状 | 第44-47页 |
4.1.1 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基本情况 | 第44页 |
4.1.2 山西资源型经济存在的问题 | 第44-47页 |
4.2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初步成效 | 第47-50页 |
4.2.1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 | 第48页 |
4.2.2 传统产业获得提升,接续替代产业不断壮大 | 第48-49页 |
4.2.3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| 第49-50页 |
4.3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科技创新支持现状 | 第50-56页 |
4.3.1 科技经费投入不足,难以保证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 | 第50-51页 |
4.3.2 科技人才短缺,推动转型发展的智力支撑不足 | 第51-52页 |
4.3.3 科技成果分布不合理,与转型发展的需求不匹配 | 第52-54页 |
4.3.4 科技创新产出和转化率低,难以满足转型发展的需求 | 第54-56页 |
5 山西省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的实证研究 | 第56-80页 |
5.1 科技创新能力与资源型经济转型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56-62页 |
5.1.1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56-59页 |
5.1.2 资源型经济转型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59-62页 |
5.2 研究方法选取 | 第62-63页 |
5.3 研究假说和理论模型 | 第63-64页 |
5.4 数据分析 | 第64-72页 |
5.4.1 数据的来源及预处理 | 第64-65页 |
5.4.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权重确定 | 第65-68页 |
5.4.3 信度和效度检验 | 第68-72页 |
5.5 假设检验 | 第72-80页 |
5.5.1 验证性因子分析 | 第72-75页 |
5.5.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| 第75-79页 |
5.5.3 假设检验结果 | 第79-80页 |
6 提高山西省科技创新对资源型经济转型支持作用的对策建议 | 第80-84页 |
6.1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机制,为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| 第80页 |
6.2 加快培养、引进科技人才,夯实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智力支撑 | 第80-81页 |
6.3 增强经费投入能力,为科技创新助推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| 第81-82页 |
6.4 提升科技创新产出和转化能力,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| 第82页 |
6.5 科技创新要重点围绕新兴支柱产业,引导山西产业结构调整 | 第82-84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84-86页 |
7.1 结论 | 第84-85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85页 |
7.3 展望 | 第85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附录 | 第90-94页 |
致谢 | 第94-9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