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5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 | 第15-21页 |
1.2.1 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1.2.2 国内外对煤炭资源型区域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1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| 第21-2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3.2 研究思路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 | 第25-37页 |
2.1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| 第25-30页 |
2.1.1 生态文明概念的界定 | 第25-26页 |
2.1.2 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| 第26-27页 |
2.1.3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| 第27-30页 |
2.2 煤炭资源型区域内涵 | 第30-34页 |
2.2.1 煤炭资源型区域概念 | 第30-32页 |
2.2.2 煤炭资源型区域特点 | 第32-34页 |
2.3 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| 第34-37页 |
第三章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成因 | 第37-51页 |
3.1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采取的措施 | 第37-38页 |
3.2 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挑战 | 第38-44页 |
3.2.1 地表沉降和塌陷 | 第41页 |
3.2.2 地质灾害频发 | 第41-42页 |
3.2.3 水资源破坏严重 | 第42-43页 |
3.2.4 大气污染严重 | 第43页 |
3.2.5 森林覆盖率降低 | 第43-44页 |
3.3 山西省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 | 第44-51页 |
3.3.1 生态文明观念长期缺失 | 第44-45页 |
3.3.2 环保法规与制度不健全 | 第45-46页 |
3.3.3 政企职责不明投入有限 | 第46-47页 |
3.3.4 严重依赖煤炭且结构单一 | 第47-49页 |
3.3.5 绿色先进技术支撑不足 | 第49-51页 |
第四章 推进煤炭资源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 | 第51-63页 |
4.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,树立科学生态文明观念 | 第51-54页 |
4.1.1 加强生态意识教育 | 第51-53页 |
4.1.2 促进政绩理念转型 | 第53-54页 |
4.1.3 培育新能源观念 | 第54页 |
4.2 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制建设 | 第54-56页 |
4.2.1 实现法律内容生态化转型 | 第55页 |
4.2.2 规范法律执行对象和力度 | 第55-56页 |
4.2.3 突出地方性环保法规建设 | 第56页 |
4.3 健全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 | 第56-58页 |
4.3.1 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| 第56-57页 |
4.3.2 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| 第57页 |
4.3.3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| 第57-58页 |
4.4 优化煤炭资源型产业结构 | 第58-59页 |
4.4.1 改造升级传统煤炭产业 | 第58页 |
4.4.2 培育扶持新兴接续产业 | 第58-59页 |
4.4.3 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| 第59页 |
4.5 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进步 | 第59-63页 |
4.5.1 加强清洁生产技术创新 | 第59页 |
4.5.2 推进新能源技术革命 | 第59-60页 |
4.5.3 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 | 第60-63页 |
第五章 结束语 | 第63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