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药理学论文

陈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和免疫球蛋白E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2页
    1.1 过敏反应及其机制第11-12页
    1.2 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的光谱学研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结合常数和位点数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猝灭机理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热力学分析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分子对接第15-16页
    1.3 量子点第16-17页
    1.4 量子点与小分子化合物或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表征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紫外-可见光谱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荧光光谱法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红外光谱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圆二色谱法第20-22页
第二章 基于 CdTe量子点研究陈皮中两种黄酮类化合物与 IgE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2-34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22-23页
    2.2 实验部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仪器与试剂第23-24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GSH-CdTe 量子点的合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GSH-CdTe QDs 与黄酮类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5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量子点的表征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黄酮类化合物与 GSH-CdTe QDs 体系的荧光光谱研究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猝灭机理的研究第27-29页
    2.5 实验条件的优化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量子点浓度的优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溶剂的影响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反应时间的优化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缓冲溶液 pH 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2.6 GSH-CdTe QDs-黄酮类化合物-IgE 之间的相互作用第32-33页
    2.7 结论第33-34页
第三章 陈皮中两种黄酮类化合物与 IgE 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第34-5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4-35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仪器与试剂第35-36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荧光光谱的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紫外-可见光谱的测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圆二色谱的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分子对接第37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37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IgE 猝灭机制的研究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IgE 与黄酮类化合物作用力类型的确定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cp1 和 cp2 对 IgE 构象的影响第44-50页
    3.5 IgE 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对接的分析第50-53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53-54页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0页
作者简介第60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α-螺旋型抗菌肽的自组装设计及其性质研究
下一篇:CNW公司转型期的战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