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大王山冰雪世界工程高边坡稳定性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24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8-19页 |
1.1.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1.2 高边坡破坏模式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1.3 温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1.4 废弃矿坑利用国内外案例 | 第17-19页 |
1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1-24页 |
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4-39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24-26页 |
2.2 地质构造 | 第26页 |
2.3 地层岩性 | 第26-31页 |
2.4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| 第31-33页 |
2.4.1 岩土室内试验 | 第31-33页 |
2.4.2 原位试验 | 第33页 |
2.5 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3-35页 |
2.6 地震效应 | 第35-36页 |
2.7 不良地质作用 | 第36-37页 |
2.8 当地常年气候条件 | 第37-39页 |
第3章 边坡分区与岩体特征 | 第39-53页 |
3.1 边坡分区 | 第39-41页 |
3.2 赤平极射投影基本原理 | 第41页 |
3.3 ①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岩体质量评价 | 第41-44页 |
3.4 ②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岩体质量评价 | 第44-47页 |
3.5 ③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岩体质量评价 | 第47-50页 |
3.6 评价与建议 | 第50-53页 |
第4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53-78页 |
4.1 FLAC 3D的基本原理 | 第53-59页 |
4.1.1 FLAC 3D软件介绍 | 第53页 |
4.1.2 计算原理及求解流程 | 第53-57页 |
4.1.3 岩体破坏准则 | 第57-59页 |
4.2 数值计算 | 第59-72页 |
4.2.1 模型与方案 | 第59-62页 |
4.2.2 荷载作用在单位长度 | 第62-65页 |
4.2.3 荷载作用面积为1平方米 | 第65-68页 |
4.2.4 荷载作用面积为2平方米 | 第68-72页 |
4.3 COMSOL的基本原理 | 第72-73页 |
4.3.1 温度场分布原理 | 第72-73页 |
4.3.2 热应力计算原理 | 第73页 |
4.4 温差对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 | 第73-76页 |
4.4.1 模型与方案 | 第73-74页 |
4.4.2 考虑温度无载荷状态的稳定分析 | 第74-76页 |
4.5 小结 | 第76-78页 |
第5章 成果与不足 | 第78-80页 |
5.1 成果与结论 | 第78-79页 |
5.2 不足与展望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