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. 绪论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 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 | 第11-13页 |
1.3.1 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 | 第12-13页 |
1.4 园艺疗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4.1 国外园艺疗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4.2 国内园艺疗法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5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| 第16-20页 |
2.1 休闲农业园概述 | 第16-17页 |
2.1.1 休闲农业的定义 | 第16页 |
2.1.2 休闲农业园的主要类型及主要特征 | 第16-17页 |
2.2 园艺疗法概述 | 第17-20页 |
2.2.1 园艺疗法的定义 | 第17页 |
2.2.2 园艺疗法的类型 | 第17-18页 |
2.2.3 园艺疗法的功效 | 第18-19页 |
2.2.4 园艺疗法的构成要素 | 第19页 |
2.2.5 辅助园艺疗法实施的其他几种疗法 | 第19-20页 |
2.3 园艺疗法与休闲农业园的关系 | 第20页 |
3 四川省休闲农业园现状分析及国外优秀案例借鉴 | 第20-32页 |
3.1 四川省休闲农业园现状调查 | 第20-22页 |
3.1.1 四川省休闲农业园发展现状 | 第20-21页 |
3.1.2 调查范围及选点依据 | 第21-22页 |
3.1.3 调查方法与内容 | 第22页 |
3.2 选点概况 | 第22-26页 |
3.2.1 成都市三圣乡“五朵金花”生态农业观光区 | 第22-25页 |
3.2.2 郫县农科村 | 第25-26页 |
3.3 选点现状分析评价 | 第26-27页 |
3.4 国外园艺疗法优秀案例 | 第27-32页 |
3.4.1 心灵栖所——托弗尔·德莱尼的设计理念及手法借鉴 | 第27-29页 |
3.4.2 伊丽莎白及诺娜·埃文斯康复花园 | 第29-32页 |
3.4.3 小结 | 第32页 |
4 园艺疗法应用于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对策与案例实证 | 第32-58页 |
4.1 园艺疗法应用于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实践 | 第33-35页 |
4.1.1 基地现状分析 | 第33-34页 |
4.1.2 SWOT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2 四川省德阳市黄许镇休闲农业园总体规划 | 第35-38页 |
4.2.1 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| 第35-36页 |
4.2.2 项目总体定位 | 第36页 |
4.2.3 规划构思分析 | 第36-37页 |
4.2.4 项目规划总平图 | 第37-38页 |
4.3 四川省德阳市黄许镇休闲农业园功能分区规划 | 第38-46页 |
4.3.1 现代农业展示区及农耕文化体验区 | 第39-40页 |
4.3.2 乡村休闲娱乐区及水景观光区 | 第40-42页 |
4.3.3 园艺展示区 | 第42-43页 |
4.3.4 果园采摘区 | 第43-44页 |
4.3.5 植物疗养区 | 第44-46页 |
4.4 四川省德阳市黄许镇休闲农业园专项设计 | 第46-56页 |
4.4.1 植物景观设计 | 第46-49页 |
4.4.2 道路交通规划 | 第49-50页 |
4.4.3 空间环境要素设计 | 第50-56页 |
4.5 具有园艺疗法的休闲农业园的实现途径 | 第56-58页 |
4.5.1 园艺疗法园的营建 | 第57页 |
4.5.2 园艺治疗师的引入 | 第57页 |
4.5.3 园艺疗法的实施 | 第57-58页 |
4.5.4 园艺活动场所及设施设计 | 第58页 |
5 结语 | 第58-61页 |
5.1 研究成果与结论 | 第58-59页 |
5.2 研究的创新性与特点 | 第59-60页 |
5.3 研究展望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