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31页 |
1.1 引言 | 第15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3 传统拉伸成形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4 离散化思想在板料成形中的应用 | 第18-27页 |
1.4.1 引言 | 第18页 |
1.4.2 多点成形 | 第18-19页 |
1.4.3 柔性卷板成形 | 第19-21页 |
1.4.4 柔性轧制成形 | 第21-22页 |
1.4.5 柔性拉伸成形 | 第22-27页 |
1.5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9页 |
1.5.1 选题意义 | 第27-28页 |
1.5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1.6 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2章 高柔性拉伸成形原理及装置 | 第31-43页 |
2.1 引言 | 第31页 |
2.2 传统拉伸成形原理及特点 | 第31-32页 |
2.3 高柔性拉伸成形原理及技术效果 | 第32-39页 |
2.3.1 成形原理 | 第32-33页 |
2.3.2 成形过程力学分析 | 第33-38页 |
2.3.3 自适应成形过程分析 | 第38-39页 |
2.4 高柔性拉伸成形装置及特点 | 第39-40页 |
2.4.1 成形装置 | 第39页 |
2.4.2 设备特点 | 第39-40页 |
2.5 应用范围及前景 | 第40-42页 |
2.6 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3章 高柔性拉伸成形有限元模型 | 第43-57页 |
3.1 引言 | 第43页 |
3.2 动力显式算法 | 第43-45页 |
3.2.1 数值算法实现 | 第43-44页 |
3.2.2 节点质量及转动惯量 | 第44页 |
3.2.3 稳态时间增量的稳定性 | 第44-45页 |
3.3 静力隐式算法 | 第45-47页 |
3.4 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47-53页 |
3.4.1 材料模型 | 第47-48页 |
3.4.2 单元选择 | 第48-50页 |
3.4.3 接触及摩擦定义 | 第50-51页 |
3.4.4 摩擦系数确定 | 第51-52页 |
3.4.5 载荷及约束定义 | 第52-53页 |
3.5 回弹模型建立 | 第53-55页 |
3.6 小结 | 第55-57页 |
第4章 高柔性拉伸成形时过渡区长度的研究 | 第57-73页 |
4.1 引言 | 第57页 |
4.2 传统拉伸成形工艺下料方案 | 第57-58页 |
4.3 传统和高柔性拉伸成形工艺成形能力对比 | 第58-61页 |
4.4 高柔性拉伸成形时过渡区长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61-71页 |
4.4.1 成形拉力 | 第61-63页 |
4.4.2 应力分布 | 第63-65页 |
4.4.3 应变分布 | 第65-67页 |
4.4.4 成形件厚度 | 第67-69页 |
4.4.5 成形精度分析 | 第69-70页 |
4.4.6 成形装置及验证 | 第70-71页 |
4.5 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5章 拉力加载路径和摩擦系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73-93页 |
5.1 引言 | 第73页 |
5.2 典型拉力加载路径 | 第73-74页 |
5.3 HV 加载路径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74-79页 |
5.3.1 应变分布 | 第75-77页 |
5.3.2 成形件厚度 | 第77页 |
5.3.3 成形精度分析 | 第77-79页 |
5.4 HTV 加载路径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79-84页 |
5.4.1 成形拉力研究 | 第79-80页 |
5.4.2 应变分布 | 第80-81页 |
5.4.3 成形件厚度 | 第81-82页 |
5.4.4 成形精度研究 | 第82-84页 |
5.5 HV 加载路径中摩擦系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84-87页 |
5.5.1 应变分布 | 第84-86页 |
5.5.2 成形件厚度 | 第86页 |
5.5.3 成形精度分析 | 第86-87页 |
5.6 HTV 加载路径中摩擦系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87-90页 |
5.6.1 应变分布 | 第87-88页 |
5.6.2 成形件厚度 | 第88-89页 |
5.6.3 成形精度研究 | 第89-90页 |
5.7 成形装置及试验验证 | 第90-91页 |
5.8 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6章 高柔性拉伸成形起皱机理与抑制方法研究 | 第93-107页 |
6.1 引言 | 第93页 |
6.2 拉伸成形起皱机理 | 第93-94页 |
6.3 拉伸成形起皱抑制方法 | 第94-95页 |
6.4 渐变型面拉伸成形原理 | 第95-97页 |
6.4.1 成形过程分析 | 第95-96页 |
6.4.2 横向型面构造方式 | 第96页 |
6.4.3 横向型面过渡方式 | 第96-97页 |
6.5 基于上顶式横向型面构造的渐变型面成形 | 第97-105页 |
6.5.1 有限元模型 | 第97-98页 |
6.5.2 渐变型面拉伸成形过程分析 | 第98-100页 |
6.5.3 横向型面过渡方式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6.5.4 回弹补偿分析 | 第101-105页 |
6.6 基于下落式横向型面构造的渐变型面拉伸成形 | 第105-106页 |
6.7 小结 | 第106-107页 |
第7章 使用多点模具柔性拉伸成形时弹性垫的影响 | 第107-123页 |
7.1 引言 | 第107页 |
7.2 板料贴模度评价方法 | 第107-108页 |
7.3 有限元模型 | 第108-109页 |
7.4 弹性垫硬度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109-114页 |
7.4.1 应变分布 | 第109-111页 |
7.4.2 成形精度 | 第111-114页 |
7.5 弹性垫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 | 第114-117页 |
7.6 摩擦系数对成形精度的影响 | 第117-121页 |
7.6.1 直接观察法 | 第119页 |
7.6.2 一般计算分析 | 第119-120页 |
7.6.3 分析水平趋势,寻求可能更优化方案 | 第120-121页 |
7.7 小结 | 第121-123页 |
第8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3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9-140页 |
致谢 | 第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