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1 O2O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发展 | 第9-10页 |
1.1.2 O2O电子商务模式下的虚拟社区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14-15页 |
1.6 文章框架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37页 |
2.1 O2O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| 第17-18页 |
2.1.1 O2O电子商务概念界定 | 第17页 |
2.1.2 O2O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| 第17页 |
2.1.3 O2O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| 第17-18页 |
2.2 用户接受与使用行为研究 | 第18-27页 |
2.2.1 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2.2.2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2.3 基于感知价值的研究 | 第22-25页 |
2.2.4 三类研究的比较分析 | 第25页 |
2.2.5 用户行为的理论应用研究回顾 | 第25-27页 |
2.3 虚拟社区研究 | 第27-29页 |
2.3.1 虚拟社区的定义 | 第27-28页 |
2.3.2 虚拟社区的分类 | 第28-29页 |
2.3.3 虚拟社区的价值与经营 | 第29页 |
2.4 虚拟社区信任研究 | 第29-31页 |
2.4.1 信任的定义 | 第30页 |
2.4.2 信任的建立机制 | 第30-31页 |
2.4.3 信任的结果 | 第31页 |
2.5 网络互动研究 | 第31-34页 |
2.5.1 互动的定义 | 第31-32页 |
2.5.2 网络互动模式 | 第32-34页 |
2.6 现有研究评述 | 第34-37页 |
2.6.1 文献综述小结 | 第34-35页 |
2.6.2 现有研究评述 | 第35-37页 |
第三章 模型及研究假设 | 第37-43页 |
3.1 研究模型 | 第37-39页 |
3.1.1 研究模型提出 | 第37-38页 |
3.1.2 研究模型变量定义 | 第38-39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39-43页 |
3.2.1 感知价值构成及关系 | 第39-41页 |
3.2.2 虚拟社区信任与感知价值、用户使用意愿的关系 | 第41页 |
3.2.3 虚拟社区互动与信任的关系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研究设计 | 第43-52页 |
4.1 变量测量项设计 | 第43-45页 |
4.2 问卷设计与修正 | 第45-49页 |
4.2.1 问卷设计 | 第45页 |
4.2.2 预调研 | 第45-49页 |
4.3 数据收集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3.1 样本选取 | 第49页 |
4.3.2 问卷数据收集 | 第49-50页 |
4.4 数据分析方法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实证分析 | 第52-69页 |
5.1 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52-55页 |
5.1.1 问卷收集情况 | 第52页 |
5.1.2 样本统计特征分析 | 第52-54页 |
5.1.3 O2O电子商务使用情况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2 信度、效度分析 | 第55-60页 |
5.2.1 信度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2.2 正态分布检验 | 第57-58页 |
5.2.3 验证性因子分析及效度检验 | 第58-60页 |
5.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| 第60-66页 |
5.3.1 模型适配度分析 | 第60-62页 |
5.3.2 假设检验 | 第62-64页 |
5.3.3 检验结果分析 | 第64-66页 |
5.4 营销策略及建议 | 第66-69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| 第69-72页 |
6.1 主要成果 | 第69页 |
6.2 研究存在的不足 | 第69-70页 |
6.3 进一步研究方向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9页 |
附录1:调查问卷 | 第79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3页 |
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