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| 1.1 热电材料的研究背景 | 第10-13页 |
| 1.2 热电材料的优值与应用 | 第13-16页 |
| 1.2.1 热电材料的优值计算及优化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1.2.2 热电材料的应用价值与发展趋势 | 第15-16页 |
| 1.3 Bi_2Te_3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8页 |
| 1.3.1 Bi_2Te_3热电材料的实验研究 | 第16-17页 |
| 1.3.2 Bi_2Te_3热电材料的理论研究 | 第17-18页 |
| 1.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| 第18-19页 |
|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| 第19-30页 |
| 2.1 第一性原理与密度泛函理论 | 第19-23页 |
| 2.1.1 Thomas-Fermi模型 | 第20页 |
| 2.1.2 Hohenberg-Kohn定理 | 第20-21页 |
| 2.1.3 Kohn-Sham方程 | 第21-22页 |
| 2.1.4 交换关联泛函 | 第22-23页 |
| 2.2 波尔兹曼输运理论 | 第23-25页 |
| 2.3 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法(FLAPW) | 第25-28页 |
| 2.3.1 缀加平面波方法(APW) | 第25-26页 |
| 2.3.2 线性缀加平面波法(LAPW) | 第26-28页 |
| 2.3.3 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法(FLAPW) | 第28页 |
| 2.4 掺杂Bi_2Te_3体系的的计算软件 | 第28-29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(Bi,Sb)_2(Te,Se)_3体系的几何优化和电子结构 | 第30-36页 |
| 3.1 Bi_2Te_3热电材料的理论模型 | 第30-31页 |
| 3.2 Bi_2Te_3的几何结构优化 | 第31页 |
| 3.3 (Bi,Sb)_2(Te,Se)_3的电子结构 | 第31-35页 |
| 3.3.1 (Bi,Sb)_2(Te,Se)_3的能带结构 | 第31-33页 |
| 3.3.2 (Bi,Sb)_2(Te,Se)_3的态密度 | 第33-35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第四章 (Bi,Sb)_2(Te,Se)_3体系的热电性质 | 第36-40页 |
| 4.1 四种模型的热电性质 | 第36-37页 |
| 4.2 体系的各向异性和热电性质 | 第37-39页 |
| 4.3 热电优值计算 | 第39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五章 Na元素掺杂Bi2Te3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热电性质 | 第40-47页 |
| 5.1 Na元素掺杂Bi_2Te_3体系的电子结构 | 第40-44页 |
| 5.1.1 模型和计算方法 | 第40-42页 |
| 5.1.2 能带性质 | 第42-44页 |
| 5.2 Na元素掺杂Bi2Te3体系的热电性能 | 第44-46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7-4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9-56页 |
| 致谢 | 第56-57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