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1-13页 |
2 绪论 | 第13-44页 |
2.1 铝合金锻造成形技术 | 第14-33页 |
2.1.1 概述 | 第14-15页 |
2.1.2 固态锻造 | 第15-21页 |
2.1.3 半固态锻造 | 第21-30页 |
2.1.4 液态模锻 | 第30-33页 |
2.2 粉末锻造技术 | 第33-38页 |
2.2.1 粉末锻造过程的塑性理论 | 第33-35页 |
2.2.2 粉末锻造技术研究背景及现状 | 第35-38页 |
2.3 铝合金粉末锻造 | 第38-44页 |
2.3.1 粉末冶金铝合金 | 第38-40页 |
2.3.2 铝合金粉末锻造技术应用现状 | 第40-44页 |
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44-50页 |
3.1 课题方案的提出 | 第44-45页 |
3.2 研究目标 | 第45页 |
3.3 课题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| 第45-47页 |
3.3.1 课题技术路线 | 第45页 |
3.3.2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45-47页 |
3.4 研究方法 | 第47-50页 |
4 铝合金粉末固相锻造技术研究 | 第50-82页 |
4.1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50-52页 |
4.1.1 实验材料 | 第50-51页 |
4.1.2 实验方法 | 第51-52页 |
4.2 PM-2A50铝合金真应力-真应变曲线 | 第52-55页 |
4.3 PM-2A50铝合金流变应力本构方程 | 第55-61页 |
4.3.1 流变应力模型及选择 | 第55页 |
4.3.2 热变形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的建立 | 第55-61页 |
4.4 热变形参数对PM-2A50铝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4.4.1 变形温度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4.4.2 应变速率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4.4.3 变形量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4.5 PM-2A50铝合金热变形过程组织演变规律 | 第64-67页 |
4.5.1 变形温度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64-66页 |
4.5.2 应变速率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4.6 PM-2A50铝合金锻造轮毂试验 | 第67-80页 |
4.6.1 PM-2A50铝合金锻造轮毂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| 第69-72页 |
4.6.2 PM-2A50铝合金锻造轮毂应力腐蚀性能评价 | 第72-80页 |
4.7 小结 | 第80-82页 |
5 铝合金粉末旋转锻造技术研究 | 第82-102页 |
5.1 实验原理 | 第82-84页 |
5.2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84-88页 |
5.2.1 实验材料 | 第84-85页 |
5.2.2 实验方法 | 第85-88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8-101页 |
5.3.1 旋转锻造对PM-Al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| 第88-97页 |
5.3.2 旋转锻造对PM-2024铝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| 第97-101页 |
5.4 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6 铝合金粉末液相锻造技术研究 | 第102-124页 |
6.1 实验原理 | 第102-105页 |
6.2 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105-107页 |
6.2.1 实验材料 | 第105页 |
6.2.2 实验方法 | 第105-107页 |
6.3 PM-2A50铝合金粉末液相模锻技术研究 | 第107-111页 |
6.3.1 加热温度对液相形成过程的影响 | 第107-110页 |
6.3.2 外加载荷对相对密度的影响 | 第110-111页 |
6.4 h-BN/Al复合材料粉末液相模锻技术研究 | 第111-123页 |
6.4.1 实验方案 | 第111-112页 |
6.4.2 结果与讨论 | 第112-123页 |
6.5 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7 结论和创新点 | 第124-127页 |
7.1 结论 | 第124-125页 |
7.2 创新点 | 第125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9页 |
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| 第139-142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