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公安工作论文--治安工作论文

转型期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目录第6-8页
第一章 前言第8-12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8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8-10页
    1.3 研究观点、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第10-12页
第二章 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概述第12-16页
    2.1 转型期社会矛盾基础概念认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对社会转型的基本认识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对我国社会转型的基本认识第12-13页
    2.2 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及成因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特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转型期我国社会矛盾的成因第14-16页
第三章 转型期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现状及发展困境第16-23页
    3.1 中国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的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民间社会性的调处机制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行政性的调处机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司法性的调处机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比较研究第17-19页
    3.2 中国社会矛盾调处化解机制的发展困境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调处机制自身存在局限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有关调处机制法律规范不完备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调处机制之间衔接协同不够第22-23页
第四章 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矛盾调处机制的相关建议第23-34页
    4.1 大力推进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法治化建设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制定综合性的《调解法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制定行业性、专业性调解机制法律法规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修订完善《仲裁法》第24-25页
    4.2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行业性、专业性调解机制建设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构建医疗纠纷调解机制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重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建立征地拆迁纠纷调解机制第28页
    4.3 深入推进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之间的衔接和联动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完善诉调对接制度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健全检调对接制度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建立“大调解”模式第30-34页
第五章 结论第34-35页
致谢第35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39页
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39页

论文共3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液压刚度等参数对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特性影响分析
下一篇:低氧诱导增大的心室肌晚钠电流导致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