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畜牧、动物医学、狩猎、蚕、蜂论文--动物医学(兽医学)论文--兽医药物学论文--兽医药理学论文--兽用药品论文

新舒眠宁注射液的研制、麻醉效果及药代动力学研究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缩略词第12-13页
前言第13-14页
上篇 文献综述第14-36页
    第一章 小动物麻醉的研究进展第14-24页
        1 动物临床常用非吸入麻醉药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噻吩嗪类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苯二氮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a_2-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阿片类药物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 巴比妥类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 丙泊酚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7 分离麻醉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8 依托咪酯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9 阿法沙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0 小动物复方麻醉制剂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 动物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第22-24页
    第二章 动物麻醉的临床监护进展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1 生命体征的监测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循环指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心率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心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4 血压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5 脉搏强度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氧合指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黏膜颜色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血氧饱和度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通气指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呼吸频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潮气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体温指标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 麻醉深度的评估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反射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1 吞咽反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2 眼睑反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 足反射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4 角膜反射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5 瞳孔光反射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麻醉深度的其他指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1 自主运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 肌肉紧张度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3 眼球位置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 瞳孔大小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5 唾液和泪液分泌第30-3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1-36页
下篇 试验研究第36-70页
    第三章 新舒眠宁注射液配方的研究第36-48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主要药品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实验动物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试验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正交试验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正交决定性验证试验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急性毒性试验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 静脉刺激性试验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5 溶血性试验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正交试验结果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正交决定性验证试验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静脉刺激性试验结果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溶血性试验结果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新舒眠宁注射液制备工艺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 讨论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 小结第43-48页
    第四章 新舒眠宁注射液比格犬麻醉效果研究第48-58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试验药品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实验动物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主要仪器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麻醉方法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麻醉时间监测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生理指标监测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镇痛、镇静和肌松效果的监测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手术验证试验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统计方法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麻醉时间的监测结果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生理指标监测结果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镇痛、镇静和肌松监测结果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手术验证试验结果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 讨论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 小结第53-58页
    第五章 新舒眠宁在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第58-67页
    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试验材料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 主要仪器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 主要试剂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3 实验动物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试验方法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麻醉方法及样品采集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样品处理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 色谱-质谱条件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4 标准溶液和标准曲线的制备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5 回收率试验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6 精确度、准确度及稳定性试验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7 数据统计分析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 结果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方法专属性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标准曲线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回收率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精密度和准确度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稳定性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药代动力学结果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3 讨论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 小结第65-6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7-70页
全文总结第70-72页
本论文创新之处第72-7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申请第74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层次分析法的改进
下一篇: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分解研究--以榆林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