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--道德教育论文

知行背离干扰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3-15页
第2章 知行关系及道德情感相关理论介绍第15-27页
    2.1 本文中知行概念的界定第15页
    2.2 知行关系的理论梳理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中国传统知行关系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西方知行关系理论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马克思主义知行关系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2.3 道德情感概述第20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道德情感的涵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道德情感的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道德情感的功能第22-2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5-27页
第3章 知行背离的现状及对道德情感生成的影响第27-35页
    3.1 知行背离的现实表现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知行背离的基本类型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知行错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知行断裂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知行相悖第29-30页
    3.3 知行背离对道德情感产生的影响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对社会稳定道德生活的影响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对学校开展道德教育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对个人道德品质养成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4章 知行背离下健康道德情感生成机理分析第35-43页
    4.1 知行背离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的制约因素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个体生理基础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道德发展阶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道德环境第36-37页
    4.2 道德情感的生成机制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情感转化机制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运动过程机制第41-42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42-43页
第5章 健康道德情感生成的原则及多层次因素分析第43-53页
    5.1 知行背离下的健康道德情感生成原则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原则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坚持尊重个体情感需要原则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坚持个体差异化发展原则第45页
    5.2 健康道德情感形成的社会层面因素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现科学合理的道德调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构建完善的社会道德评价体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优化社会道德环境第47-48页
    5.3 健康道德情感形成的学校层面因素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注重学校教师道德情感水平的提升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注重实践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优化道德氛围第49-50页
    5.4 健康道德情感形成的个体自我因素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个体道德认知的重温与更新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个体道德修养的提升与反省第5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结论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59-61页
致谢第61页

论文共6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
下一篇:河北省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