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省天水市大家梁地区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9-15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9页 |
1.2 工作区范围及经济地理条件 | 第9-11页 |
1.3 研究历史及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2-13页 |
1.5 完成的工作量 | 第13-14页 |
1.6 成果和认识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5-23页 |
2.1 地层 | 第15-19页 |
2.1.1 下元古界秦岭岩群 | 第17页 |
2.1.2 震旦—奥陶系丹凤群木其滩组 | 第17-19页 |
2.1.3 上泥盆统大草滩群 | 第19页 |
2.2 构造 | 第19-21页 |
2.2.1 褶皱构造 | 第19页 |
2.2.2 断裂构造 | 第19-21页 |
2.3 区域岩浆岩特征 | 第21页 |
2.4 区域矿产 | 第21页 |
2.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大家梁矿区地质特征 | 第23-38页 |
3.1 地层 | 第23-26页 |
3.1.1 震旦—奥陶系丹凤群木其滩组 | 第23-26页 |
3.1.2 泥盆系上统大草滩群 | 第26页 |
3.1.3 第四系 | 第26页 |
3.2 构造 | 第26-32页 |
3.2.1 褶皱构造 | 第26-27页 |
3.2.2 断裂构造 | 第27-32页 |
3.3 岩浆岩 | 第32-33页 |
3.3.1 二长花岗斑岩、钾长花岗斑岩 | 第32页 |
3.3.2 闪长岩脉、花岗闪长岩脉 | 第32-33页 |
3.3.3 云斜煌岩脉 | 第33页 |
3.4 围岩蚀变 | 第33-34页 |
3.5 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4-38页 |
3.5.1 背景值和异常下限的确定 | 第34页 |
3.5.2 异常的圈定 | 第34页 |
3.5.3 主要异常的解释与评价 | 第34-38页 |
第四章 大家梁矿床地质特征 | 第38-52页 |
4.1 大家梁矿床特征 | 第38-39页 |
4.2 大家梁矿体地质特征 | 第39-43页 |
4.2.1 AuⅨ①和AuⅨ②号矿体 | 第39-41页 |
4.2.2 AuⅩ号矿体 | 第41-43页 |
4.2.3 AuⅪ号矿体 | 第43页 |
4.3 矿石质量 | 第43-50页 |
4.3.1 矿石的矿物成分 | 第43-47页 |
4.3.2 矿石结构、构造 | 第47-48页 |
4.3.3 金的赋存状态 | 第48页 |
4.3.4 矿石化学成分 | 第48-50页 |
4.4 矿石类型 | 第50页 |
4.4.1 矿石自然类型 | 第50页 |
4.4.2 矿石工业类型 | 第50页 |
4.5 矿体围岩和夹石 | 第50-52页 |
第五章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| 第52-60页 |
5.1 控矿因素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1.1 地层、岩性因素 | 第52页 |
5.1.2 构造因素 | 第52-53页 |
5.1.3 岩浆活动因素 | 第53页 |
5.2 成矿时代 | 第53页 |
5.3 成矿物质来源 | 第53页 |
5.4 成因分析 | 第53-57页 |
5.5 矿化富集规律 | 第57-58页 |
5.6 找矿标志分析 | 第58-60页 |
5.6.1 地层、岩性标志 | 第58页 |
5.6.2 构造标志 | 第58页 |
5.6.3 脉岩标志 | 第58-59页 |
5.6.4 矿化蚀变标志 | 第59页 |
5.6.5 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| 第59-60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