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宪性法律解释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一、何谓合宪性法律解释 | 第12-21页 |
(一) 合宪性法律解释方法的定位 | 第12-15页 |
1. 解释原则说 | 第12-13页 |
2. 体系解释、目的解释混合说 | 第13-14页 |
3. 独立解释方法说 | 第14-15页 |
4. 笔者观点 | 第15页 |
(二) 合宪性法律解释方法的性质 | 第15-21页 |
1. 法律解释方法说 | 第16-17页 |
2. 宪法解释方法说 | 第17页 |
3. 双重解释方法说 | 第17-19页 |
4. 笔者观点 | 第19-21页 |
二、合宪性法律解释方法的演进 | 第21-23页 |
(一) 英美法系 | 第21-22页 |
(二) 大陆法系 | 第22-23页 |
三、合宪性法律解释方法的理论基础 | 第23-28页 |
(一) 功能适当原则 | 第23-25页 |
(二) 立法应受尊重 | 第25-26页 |
(三) 法制应当统一 | 第26-27页 |
(四) 法具有安定性 | 第27-28页 |
(五) 基本权利具有双重属性 | 第28页 |
四、合宪性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 | 第28-38页 |
(一) 解析规则—冲突规则 | 第29-30页 |
(二) 合宪性法律解释方法的实践 | 第30-33页 |
1. 民事案件 | 第30-31页 |
2. 刑事案件 | 第31-32页 |
3. 行政案件 | 第32-33页 |
(三) 滥用合宪性法律解释方法的弊端 | 第33-38页 |
1. 僭越立法权力 | 第33-35页 |
2. 曲解立法意图 | 第35-36页 |
3. 侵犯基本权利 | 第36-37页 |
4. 逃避违宪宣告 | 第37-38页 |
五、对我国的思考 | 第38-51页 |
(一) 法官的宪法义务 | 第39-42页 |
1. 宪法序言具有效力 | 第39-40页 |
2. 宪法遵守和宪法适用 | 第40-42页 |
(二) 适用法律包括解释法律 | 第42-48页 |
1. 法律解释权 | 第43-45页 |
2. 法律适用权 | 第45-48页 |
(三) 合宪性法律解释方法的运用界限 | 第48-50页 |
(四) 宪法司法落实应该关注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6页 |
致谢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