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京津冀协同发展 | 第11-14页 |
1.2.2 公民参与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创新点 | 第17页 |
1.5 技术路线图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8-19页 |
2.1.1 京津冀协同发展 | 第18页 |
2.1.2 公民参与 | 第18页 |
2.1.3 政府决策 | 第18-19页 |
2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1页 |
2.2.1 治理理论 | 第19页 |
2.2.2 协商民主理论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京津冀一体化要求及北京、天津公民参与概况 | 第21-27页 |
3.1 国内外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公民参与借鉴 | 第21页 |
3.2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、天津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概况 | 第21-24页 |
3.2.1 北京公民参与概况 | 第21-23页 |
3.2.2 天津公民参与概况 | 第23-24页 |
3.3 京津冀一体化要求及对唐山的影响 | 第24-27页 |
3.3.1 京津冀一体化要求 | 第24-25页 |
3.3.2 京津冀一体化对唐山市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唐山公民参与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27-35页 |
4.1 唐山市公民参与案例分析 | 第27-28页 |
4.1.1 唐山市公民参与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服务建设通知》情况 | 第27页 |
4.1.2《人民陪审员制度》中的唐山市公民参与情况 | 第27-28页 |
4.2 唐山市公民参与的基本概况 | 第28-31页 |
4.2.1 唐山市公民对京津冀一体化的知晓程度 | 第29页 |
4.2.2 唐山市公民参与渠道知晓程度及是否参与政府决策 | 第29-31页 |
4.3 唐山市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1-35页 |
4.3.1 唐山市公民对京津冀一体化了解基础薄弱 | 第31页 |
4.3.2 参与主动性自觉性不高 | 第31-32页 |
4.3.3 反馈率低 | 第32-33页 |
4.3.4 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组织缺失 | 第33-35页 |
第5章 唐山市公民参与存在问题的成因 | 第35-40页 |
5.1 唐山资源型城市特点 | 第35页 |
5.2 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 | 第35-36页 |
5.3 公民自身能力素质不高 | 第36-37页 |
5.4 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束缚 | 第37-38页 |
5.5 法律不完善 | 第38页 |
5.6 参与渠道不完善 | 第38-40页 |
第6章 完善唐山市公民参与的对策 | 第40-51页 |
6.1 对公民加强京津冀一体化的宣传 | 第40页 |
6.1.1 利用大众传媒平台 | 第40页 |
6.1.2 创造良好的宣传的氛围 | 第40页 |
6.2 培养唐山民众参与意识、提高自身能力 | 第40-42页 |
6.2.1 培养新公民意识 | 第40-41页 |
6.2.2 提高公民自身能力 | 第41-42页 |
6.3 构建参与式政治文化 | 第42-44页 |
6.4 实现公民参与的制度化、程序化、法制化 | 第44-46页 |
6.4.1 实现公民参与制度化 | 第45页 |
6.4.2 实现公民参与程序化 | 第45-46页 |
6.4.3 实现公民参与法制化 | 第46页 |
6.5 拓宽参与渠道 | 第46-51页 |
6.5.1 加快电子民主的建设 | 第47-48页 |
6.5.2 利用大众传媒功能 | 第48-49页 |
6.5.3 非政府组织-健全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组织载体 | 第49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附录A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唐山市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现状调查问卷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导师简介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-61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