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绪论 | 第8-29页 |
1.1 锂离子电池 | 第8-11页 |
1.1.1 锂离子电池(LIBs)简介 | 第8页 |
1.1.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| 第8-9页 |
1.1.3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| 第9-11页 |
1.2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| 第11-22页 |
1.2.1 CoFe_2O_4作为LIBs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2.2 ZnCo_2O_4作为LIBs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1.2.3 ZnFe_2O_4作为LIBs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| 第17-22页 |
1.3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改性 | 第22-25页 |
1.3.1 生物质 | 第22-23页 |
1.3.2 海藻酸盐 | 第23-25页 |
1.4 气凝胶 | 第25-28页 |
1.4.1 碳气凝胶简介 | 第25页 |
1.4.2 气凝胶的制备 | 第25-27页 |
1.4.3 气凝胶的应用 | 第27-28页 |
1.5 本论文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CoFe_2O_4气凝胶负极材料的研究 | 第29-52页 |
2.1 引言 | 第29-31页 |
2.2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方式 | 第31-34页 |
2.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 | 第31-32页 |
2.2.2 电极材料的制备 | 第32-34页 |
2.3 样品的表征方式 | 第34-35页 |
2.3.1 X射线衍射分析 | 第34页 |
2.3.2 热重-示差扫描热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3.3 BET比表面积 | 第35页 |
2.3.4 扫描电子显微镜 | 第35页 |
2.3.5 透射电子显微镜 | 第35页 |
2.3.6 X射线光电子能谱 | 第35页 |
2.4 电化学性能 | 第35-36页 |
2.4.1 循环伏安(CV) | 第35-36页 |
2.4.2 交流阻抗谱(EIS) | 第36页 |
2.4.3 恒流充放电循环 | 第36页 |
2.5 样品的表征与性能讨论 | 第36-50页 |
2.5.1 XRD表征 | 第36-38页 |
2.5.2 SEM表征 | 第38-39页 |
2.5.3 TEM和EDS mapping表征 | 第39-40页 |
2.5.4 XPS表征 | 第40-42页 |
2.5.5 BET表征 | 第42-43页 |
2.5.6 TG表征 | 第43-44页 |
2.5.7 Raman表征 | 第44-45页 |
2.5.8 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45-50页 |
2.5.9 机理讨论 | 第50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三章 ZnCo_2O_4气凝胶负极材料的研究 | 第52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52-53页 |
3.2 样品的制备 | 第53页 |
3.3 样品的表征与性能讨论 | 第53-59页 |
3.3.1 XRD表征 | 第53-54页 |
3.3.2 TEM表征 | 第54-55页 |
3.3.3 BET表征 | 第55-56页 |
3.3.4 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56-59页 |
3.3.5 机理讨论 | 第5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ZnFe_2O_4气凝胶负极材料的研究 | 第61-69页 |
4.1 引言 | 第61页 |
4.2 样品的制备 | 第61页 |
4.3 样品的表征与性能讨论 | 第61-67页 |
4.3.1 XRD表征 | 第61-62页 |
4.3.2 TEM表征 | 第62-63页 |
4.3.3 BET表征 | 第63-64页 |
4.3.4 电化学性能分析 | 第64-67页 |
4.3.5 机理讨论 | 第6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9页 |
结论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