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生物多糖纤维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页
引言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20页
    1.2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组成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锂离子电池与其它电池的特点第10-11页
    1.3 锂离子电池隔膜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要求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类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技术及国内外产业化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1.4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原料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纤维素纤维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海藻酸钙纤维第17-18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8-20页
第二章 试剂与实验技术第20-25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第20页
    2.2 实验仪器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材料的性能与表征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分子结构表征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形貌表征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力学性能表征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静态接触角表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热稳定性能表征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透气率、孔隙率、吸液率性能表征[92,93]第22-23页
    2.4 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电化学稳定窗口测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离子电导率测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界面阻抗测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电池性能测试第23-25页
第三章 海藻酸钙纤维/纤维素纤维复合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第25-4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5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复合隔膜的制备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极片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电池的组装第26-27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2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复合隔膜的表面形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复合隔膜的结构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复合隔膜的机械强度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复合隔膜的物理性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复合隔膜的热稳定性质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复合隔膜的离子电导率、电化学窗口和界面稳定性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电池的性能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第38-39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39-41页
第四章 纳米陶瓷涂覆(无机/有机)复合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第41-49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1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涂覆隔膜的表面形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涂覆隔膜的机械强度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涂覆隔膜的物理性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涂覆隔膜的热稳定性质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涂覆隔膜的离子电导率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涂覆隔膜电池性能第46-47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47-49页
第五章 海藻纤维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第49-56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49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49-50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海藻纤维隔膜的表面形貌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海藻纤维隔膜的物理强度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海藻纤维隔膜的物理性质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海藻纤维隔膜的电化学窗口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海藻纤维隔膜的电池性能第53-55页
    5.4 结论第55-56页
结论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4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煤浆废渣/硅酸盐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
下一篇:基于海藻酸双金属氧化物气凝胶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