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风俗习惯论文--中国风俗习惯论文--各种风俗专志论文

山西闻喜礼生的传承与变迁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8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综述第10-13页
    1.3 论文创新点与研究方法第13-16页
2 闻喜的生态与文化环境第16-22页
    2.1 地域生态环境第16页
    2.2 人文历史环境第16-19页
    2.3 闻喜民间信仰第19-22页
3 闻喜礼生述略第22-40页
    3.1 关于闻喜礼生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礼生的兴起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礼生的认知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礼生的特点第26-27页
    3.2 闻喜礼生的传承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传承人的基本情况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礼仪知识的传承方式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传承动机第32-33页
    3.3 闻喜县礼生的组织方式第33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闻喜礼仪研究会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红白理事会第37-40页
4 闻喜礼生的执礼第40-54页
    4.1 礼生执礼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文字书写能力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专业的仪式用语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不断学习的能力第43-44页
    4.2 执礼中的合作与矛盾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执礼中的合作机制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礼生执礼中的矛盾第46-47页
    4.3 礼生在执礼过程中的变革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民俗信仰的俗信化趋势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仪式程序由繁琐到简化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礼生自身执礼的变革第50-51页
    4.4 婚丧祭礼之比较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稳定性与灵活性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婚丧礼中的家祭第52-54页
5 闻喜礼仪传承人典型第54-74页
    5.1 潘开基的执礼经历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潘开基的个人经历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礼俗知识的习得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礼俗知识的传承第57页
    5.2 潘开基执礼的活动内容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礼生角色的转变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执礼的活动类型第58-61页
    5.3 潘开基的仪文来源与创新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大称呼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各类书籍、剪报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仪文的模板与创新第63-68页
    5.4 潘开基的仪式用语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仪式语言的创作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仪式语言的特色第69-74页
结语第74-76页
参考文献第76-80页
附录第80-95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5-97页
致谢第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平遥推光漆器的传承模式变迁
下一篇:山西昔阳方台“丝弦戏”调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