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外数字核谱仪系统及核信号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2 国内核谱仪及核信号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1-12页 |
1.4 章节安排 | 第12-13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3-14页 |
2 数字核谱仪系统及核信号处理方法 | 第14-35页 |
2.1 核辐射探测原理 | 第14-17页 |
2.2 数字核谱仪测量系统组成结构 | 第17-18页 |
2.3 数字核谱仪中核脉冲信号处理原理 | 第18-29页 |
2.3.1 核脉冲信号的统计规律 | 第18-19页 |
2.3.2 核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统计分布 | 第19-20页 |
2.3.3 核信号处理方法 | 第20-29页 |
2.3.3.1 核脉冲信号基线恢复 | 第20-26页 |
2.3.3.2 核脉冲信号成形 | 第26-29页 |
2.4 影响数字核谱仪能量分辨率的主要因素 | 第29-33页 |
2.4.1 获取核脉冲信号时产生的误差 | 第30-32页 |
2.4.2 数字化引入核脉冲信号时产生的误差 | 第32-33页 |
2.5 提高数字核谱仪能量分辨率的主要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3 鲁棒H∞滤波器在数字核谱仪中的应用 | 第35-57页 |
3.1 卡尔曼滤波器 | 第35-42页 |
3.2 鲁棒H∞滤波器 | 第42-49页 |
3.2.1 鲁棒H∞滤波原理 | 第42-45页 |
3.2.1.1 Hilbert空间 | 第42-43页 |
3.2.1.2 H∞空间中的系统 | 第43-44页 |
3.2.1.3 H∞范数的计算 | 第44-45页 |
3.2.2 鲁棒H∞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| 第45-49页 |
3.3 卡尔曼滤波算法与鲁棒H∞滤波算法结果比较 | 第49-53页 |
3.4 对137CS Γ 射线实测鲁棒H∞滤波结果 | 第53-5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4 梯形成形算法在数字核谱仪中的应用 | 第57-71页 |
4.1 梯形成形算法理论基础 | 第57-63页 |
4.1.1 核脉冲信号与函数变换的数学描述 | 第57-59页 |
4.1.2 核脉冲信号梯形成形的理论分析 | 第59-63页 |
4.2 梯形成形算法的实现 | 第63-65页 |
4.3 梯形成形算法的问题及改进 | 第65-68页 |
4.4 脉冲堆积识别 | 第68-7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5 数字核谱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| 第71-79页 |
5.1 数字核谱仪系统的组成 | 第71-72页 |
5.2 探测器系统 | 第72-73页 |
5.3 数字化信号采集系统 | 第73-75页 |
5.3.1 增益放大电路 | 第73-74页 |
5.3.2 数字化信号采集电路 | 第74-75页 |
5.4 数字化核脉冲信号处理系统 | 第75-77页 |
5.4.1 Zynq 7000 平台 | 第75-76页 |
5.4.2 成形模块 | 第76-77页 |
5.4.3 基线估计与幅度提取 | 第77页 |
5.5 核素能谱测量 | 第77-78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结论 | 第79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