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等离激元波导中的量子信息传输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简介 | 第11-13页 |
1.1.1 光子的优势 | 第11-12页 |
1.1.2 光子的劣势 | 第12-13页 |
1.2 表面等离激元 | 第13-18页 |
1.2.1 传输表面等离激元 | 第14-15页 |
1.2.2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 | 第15页 |
1.2.3 量子表面等离激元 | 第15-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表面等离激元间的量子干涉 | 第21-33页 |
2.1 光子Hong-Ou-Mandel干涉 | 第21-22页 |
2.2 集成光学波导 | 第22-26页 |
2.2.1 波导模式的理论描述 | 第23页 |
2.2.2 波导的耦合模理论 | 第23-26页 |
2.3 表面等离激元量子干涉 | 第26-30页 |
2.3.1 分束器的设计和加工 | 第26-27页 |
2.3.2 实验装置及结果 | 第27-30页 |
2.4 小结 | 第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3页 |
第三章 损耗在量子集成光学回路中的效应 | 第33-45页 |
3.1 耦合波导回路的理论描述 | 第34-35页 |
3.1.1 含损耗的波导耦合模型 | 第34-35页 |
3.1.2 损耗的分类 | 第35页 |
3.2 非平衡的线性独立损耗 | 第35-39页 |
3.3 耦合产生的共享损耗 | 第39-42页 |
3.4 小结 | 第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第四章 量子偏振纠缠态在纳米尺度波导中的传输 | 第45-67页 |
4.1 光纤集成表面等离激元探针 | 第46-52页 |
4.1.1 光纤锥与金属纳米线的耦合 | 第47-51页 |
4.1.2 表面等离激元探针的制备 | 第51-52页 |
4.2 量子偏振纠缠态的产生和检测 | 第52-57页 |
4.2.1 偏振纠缠态的制备 | 第53-54页 |
4.2.2 量子状态层析 | 第54-56页 |
4.2.3 CHSH不等式 | 第56-57页 |
4.3 表面等离激元探针传输量子偏振纠缠态 | 第57-64页 |
4.3.1 光纤锥中的传输 | 第58-60页 |
4.3.2 银纳米线中的传输 | 第60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第五章 表面等离激元探针收集量子点荧光 | 第67-83页 |
5.1 研究背景 | 第68-69页 |
5.2 实验及结果 | 第69-73页 |
5.3 不同模式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5.4 表面等离激元探针的效率 | 第74-77页 |
5.5 单量子点实验探测简介 | 第77-79页 |
5.5.1 扫描共聚焦光路 | 第77-78页 |
5.5.2 二阶关联测量 | 第78-79页 |
5.6 讨论与总结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第六章 光子关联增强的光学显微镜 | 第83-97页 |
6.1 研究背景 | 第83页 |
6.2 光子的自关联与互关联测量 | 第83-90页 |
6.3 实验与结果 | 第90-94页 |
6.4 讨论与总结 | 第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7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7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1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