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吸附处理废润滑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研究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吸附材料再生方法研究现状第11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热再生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湿式氧化再生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溶剂再生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生物再生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电化学再生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超声波再生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7 光催化再生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8 超临界流体再生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9 等离子体再生技术第18-19页
    1.3 微波再生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微波再生法原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微波再生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微波再生法研究现状第21-22页
    1.4 粉煤灰吸附材料应用及再生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粉煤灰吸附材料应用研究现状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粉煤灰吸附材料再生研究现状第23页
    1.5 文献小结第23-24页
    1.6 论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目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主要内容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技术路线第25-26页
第2章 吸附处理模拟废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第26-41页
    2.1 实验准备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粉煤灰的预处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模拟废油的配制第28-30页
    2.2 实验内容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原状粉煤灰吸附处理模拟废油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微波再生粉煤灰吸附处理模拟废油第30页
    2.3 分析与计算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再生效率评价指标选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再生效率的计算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酸值的测定第31页
    2.4 吸附处理废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单因素试验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微波功率对再生效率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微波作用时间对再生效率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粉煤灰粒径对再生效率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2.5 吸附处理废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正交试验第34-36页
    2.6 微波辐射再生对粉煤灰的结构影响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扫描电镜(SEM)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XRD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3章 吸附处理模拟废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和热再生的比较第41-50页
    3.1 实验部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内容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分析测试项目第42页
    3.2 热重实验第42-44页
    3.3 粉煤灰的微波再生和热再生的比较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再生效率的比较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粉煤灰比表面积、孔体积的比较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粉煤灰晶格结构的比较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能耗的比较第47-4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4章 吸附处理模拟废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对其接触角的影响第50-59页
    4.1 实验部分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内容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分析与计算方法第50-54页
    4.2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结果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据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结论第57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5章 吸附处理实际废油粉煤灰的微波再生第59-63页
    5.1 测试指标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水分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表面张力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运动粘度第60页
    5.2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60页
    5.3 实验内容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原状粉煤灰吸附处理废润滑油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第一次微波再生粉煤灰吸附处理废润滑油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第二次微波再生粉煤灰吸附处理废润滑油第61页
    5.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62-63页
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63-65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3-64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2页
致谢第72-73页
在校期间科研情况第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VMI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物流系统选址—库存—路径优化研究
下一篇: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