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广播、电视事业论文--编辑、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

媒介融合环境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电视直播分析--以《拯救“千手观音”》特别直播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7-14页
    1.1 选题意义第7-9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关于媒介融合的文献研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关于电视直播的文献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文化遗产类电视直播的相关文献研究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2-14页
第2章 当下电视直播发展概况第14-27页
    2.1 电视直播的基本概念第14-18页
    2.2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直播报道的现状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我国电视直播报道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新媒体对传统电视直播的冲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媒介融合时代电视直播的新特征第21-23页
    2.3 媒介融合进程中电视直播报道的作用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媒介融合的平台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营造正面舆论的工具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捍卫新闻真实性的堡垒第23-24页
    2.4 媒介融合对电视直播的意义第24-25页
    2.5 媒介融合对电视直播报道的影响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电视与网络地位的反转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电视直播报道形态的演变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为电视直播报道提供新的商业盈利模式第25-27页
第3章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第27-31页
    3.1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属性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必要性第27-28页
    3.2 用电视直播手段传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优势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表现形式丰富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社会影响力广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舆论监督性强第29-30页
    3.3 媒介融合过程中用电视媒介促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第30-31页
第4章 《拯救“千手观音”》特别直播的突破实现第31-36页
    4.1 《拯救“千手观音”》特别新闻直播概述第31-33页
    4.2 重庆卫视定位的转变第33-34页
    4.3 事件意义的重大性第34-35页
    4.4 传统媒体人身处逆境的创新与坚持第35-36页
第5章 《拯救“千手观音”》特别新闻直播的成功与不足第36-43页
    5.1 《拯救“千手观音”》特别新闻直播的成功之处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新媒体造势预热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新技术的运用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创意编排方式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精美的视频“罐头”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趣味性互动性强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挖掘故事性展现细节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镜头语言的运用第39-40页
    5.2 《拯救“千手观音”》特别新闻直播显示出的不足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“第一现场”与“第二现场”失衡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前方出境记者能力有待提高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与观众互动渠道有待增强第41-43页
第6章 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电视直播的思考第43-48页
    6.1 利用电视直播对文化遗传进行宣传保护的重大意义第43-44页
    6.2 当下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电视直播存在的问题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盲目追求收视率忽视科学严谨性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缺乏文化遗产专业知识对文物造成破坏第44页
    6.3 文化遗产电视直播报道的改进途径第44-48页
第7章 小结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致谢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都市报涉腐报道研究--以2015年四家都市报媒体为例
下一篇:地方党报两会报道研究--以2013-2017年《重庆日报》地方两会报道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