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2-13页 |
绪论 | 第13-16页 |
1.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2.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3.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一章 新兴木刻版画和山西抗日根据地木刻版画创作活动 | 第16-22页 |
1.1、山西抗日根据地版画创作的"火种"——新兴木刻版画 | 第16-19页 |
1.1.1、新兴木刻版画的诞生 | 第16-18页 |
1.1.2 早期新兴木刻版画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1.2、山西抗日根据地木刻版画创作活动 | 第19-22页 |
1.2.1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| 第19-20页 |
1.2.2 晋察冀根据地 | 第20-21页 |
1.2.3 晋绥根据地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木刻版画创作特征成因 | 第22-28页 |
2.1、时代精神的推动 | 第22-23页 |
2.2、政治环境的影响 | 第23-26页 |
2.3、地域文化的启发 | 第26-27页 |
2.4、传统艺术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木刻版画创作特征分析 | 第28-42页 |
3.1、真实、正确的反映现实生活 | 第28-32页 |
3.1.1 深入民间,贴近平民视角 | 第28-30页 |
3.1.2 深入前线,紧密配合现实斗争 | 第30-32页 |
3.2、广征博取,高度浪漫的革命情怀 | 第32-40页 |
3.2.1 就地取材,形成欧化木刻 | 第33-35页 |
3.2.2 继承传统,向艺术形式民族化发展 | 第35-38页 |
3.2.3 中西结合,取消"阴阳脸" | 第38-40页 |
3.3、革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山西抗日根据地木刻版画的历史影响 | 第42-45页 |
4.1、宣传抗战,凝聚民族斗志 | 第42-43页 |
4.2、为推动新年画的发展做出贡献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7页 |
附录: 图片来源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2-53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