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8-20页 |
| 1.1 硫化矿浮选电化学的发展及应用 | 第8-14页 |
| 1.1.1 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发展阶段 | 第8-9页 |
| 1.1.2 基础理论 | 第9-13页 |
| 1.1.3 硫化矿物浮选和矿浆电位关系 | 第13-14页 |
| 1.2 Eh-pH 图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4-18页 |
| 1.2.1 Eh-pH 图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| 1.2.2 Eh-pH 图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| 1.2.3 Eh-pH 图的制作及发展趋势 | 第16-17页 |
| 1.2.4 Eh-pH 图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| 1.3 研究背景、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1.3.1 研究背景 | 第18-19页 |
| 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| 第二章 试验矿样、药剂与研究方法 | 第20-25页 |
| 2.1 试验矿样 | 第20页 |
| 2.2 试验药剂与仪器 | 第20-21页 |
| 2.3 试验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2.3.1 电位调控试验 | 第21页 |
| 2.3.2 接触角试验 | 第21-22页 |
| 2.3.3 单泡管浮选试验 | 第22-23页 |
| 2.4 试验式样氧化时间的影响及拉曼光谱结果 | 第23-25页 |
| 第三章 Eh-pH 图的制作及讨论 | 第25-31页 |
| 3.1 方铅矿-黄药体系 Eh-pH 图的制作 | 第25-26页 |
| 3.2 方铅矿-戊基黄药体系 Eh-pH 图讨论 | 第26-28页 |
| 3.3 捕收剂对方铅矿-黄药体系 Eh-pH 图的影响 | 第28-30页 |
| 3.3.1 黄药浓度对方铅矿-黄药体系 Eh-pH 图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3.3.2 黄药种类对方铅矿-黄药体系 Eh-pH 图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第四章 电位对方铅矿可浮性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| 4.1 电位对方铅矿无捕收剂浮选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4.2 电位对方铅矿-戊基黄药体系的浮选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4.3 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| 第五章 捕收剂体系下方铅矿接触角与其 Eh-pH 图关系的研究 | 第34-41页 |
| 5.1 pH 值对方铅矿表面接触角的影响及讨论 | 第34-38页 |
| 5.1.1 pH 值对方铅矿-乙基黄药体系接触角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5.1.2 pH 值对方铅矿-丙基黄药体系接触角影响 | 第35页 |
| 5.1.3 pH 值对方铅矿-丁基黄药体系接触角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5.1.4 pH 值对方铅矿-戊基黄药体系接触角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5.1.5 方铅矿-黄药体系 Eh-pH 图与其接触角的讨论 | 第37-38页 |
| 5.2 捕收剂的用量对方铅矿接触角影响及讨论 | 第38-39页 |
| 5.2.1 黄药用量对方铅矿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| 第38页 |
| 5.2.2 黄药浓度与方铅矿-黄药体系 Eh-pH 图的讨论 | 第38-39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| 第六章 捕收剂体系下方铅矿可浮性的研究及讨论 | 第41-44页 |
| 6.1 pH 值对方铅矿可浮性的影响及讨论 | 第41-42页 |
| 6.2 捕收剂用量对方铅矿-黄药体系可浮性的影响及讨论 | 第42-43页 |
| 6.3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第七章 结论 | 第44-45页 |
| 致谢 | 第45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|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0-51页 |
|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