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 | 第5-7页 |
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1 前言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标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.2 研究目标 | 第13页 |
1.2 林业有害生物及松毛虫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| 第13-17页 |
1.2.1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2.2 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生态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2.3 松毛虫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评估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7页 |
1.4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5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| 第18-20页 |
2 松毛虫危害生态经济损失评估所依据的主要理论 | 第20-28页 |
2.1 森林灾害经济理论 | 第20-23页 |
2.1.1 森林灾害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1.2 森林灾害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 | 第21-23页 |
2.2 森林健康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1 森林健康的涵义 | 第23页 |
2.2.2 森林健康的实质 | 第23-24页 |
2.3 森林生态资源的核算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4 林价及林地资产的价位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4.1 林价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4.2 林地资源价值理论 | 第26页 |
2.5 其他相关的理论 | 第26-28页 |
2.5.1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5.2 森林多功能理论 | 第27页 |
2.5.3 森林环境资源的外部经济理论 | 第27-28页 |
3 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危害性及福建省松毛虫发生的现状与成因 | 第28-40页 |
3.1 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| 第28-29页 |
3.2 松毛虫的危害性 | 第29-32页 |
3.2.1 松毛虫对松林经济价值的危害 | 第29-30页 |
3.2.2 松毛虫对松林生态价值的危害 | 第30-31页 |
3.2.3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| 第31-32页 |
3.3 福建省松毛虫的发生现状 | 第32-34页 |
3.4 福建省松毛虫发生的成因 | 第34-40页 |
3.4.1 福建省松毛虫发生的自然因素 | 第34-37页 |
3.4.2 福建省松毛虫发生的人为因素 | 第37-38页 |
3.4.3 福建省松毛虫发生的技术因素 | 第38-40页 |
4 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0-50页 |
4.1 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内涵 | 第40-42页 |
4.1.1 经济损失 | 第40页 |
4.1.2 生态损失 | 第40-42页 |
4.2 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评估思路和步骤 | 第42-43页 |
4.2.1 损失评估的思路 | 第42页 |
4.2.2 损失评估的步骤 | 第42-43页 |
4.3 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3-44页 |
4.3.1 损失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 | 第43页 |
4.3.2 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3-44页 |
4.4 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评估模型 | 第44-48页 |
4.4.1 经济损失评估模型 | 第44-46页 |
4.4.2 生态损失评估模型 | 第46-48页 |
4.5 小结 | 第48-50页 |
5 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生态经济损失实证研究 | 第50-57页 |
5.1 指标数据的来源 | 第50页 |
5.2 损失评估的方法 | 第50-51页 |
5.3 损失评估指标计量 | 第51-56页 |
5.3.1 经济损失计量 | 第51-53页 |
5.3.2 生态损失计量 | 第53-56页 |
5.4 损失计量结果及分析 | 第56-57页 |
6 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防治对策 | 第57-67页 |
6.1 建立和完善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控制机制 | 第57-59页 |
6.1.1 松毛虫危害的控制机制简介 | 第57-58页 |
6.1.2 建立健全松毛虫危害的控制机制 | 第58-59页 |
6.2 加强福建省松毛虫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| 第59-61页 |
6.2.1 松毛虫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现状 | 第59页 |
6.2.2 完善松毛虫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 | 第59-61页 |
6.3 强化福建省松毛虫危害防治的投入措施 | 第61-63页 |
6.3.1 明确松毛虫危害防治的投入主体 | 第61-62页 |
6.3.2 建立和完善福建省松毛虫危害防治的投入政策 | 第62-63页 |
6.4 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松毛虫危害的防治技术 | 第63-67页 |
6.4.1 强化预防技术措施 | 第63-65页 |
6.4.2 完善和综合利用各种治理技术 | 第65-67页 |
7 研究成果及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| 第67-69页 |
7.1 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7-68页 |
7.2 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