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縮写词表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 | 第13-21页 |
1.1 龙眼果实成熟特性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2 活性氧代谢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3 细胞壁代谢研究进展 | 第15-18页 |
1.3.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(PG) | 第16页 |
1.3.2 果胶酯酶(PE) | 第16-17页 |
1.3.3 纤维素酶(Cx) | 第17页 |
1.3.4 β-半乳糖苷酶(β-Gal) | 第17-18页 |
1.4 木质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| 第18-20页 |
1.4.1 苯丙氨酸解氨酶(PAL) | 第18-19页 |
1.4.2 肉桂酸脱氢酶(CAD) | 第19页 |
1.4.3 过氧化物酶(POD) | 第19-20页 |
1.5 研究内容、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5.1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5.2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 | 第20页 |
1.5.3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龙眼果实成熟特性的研究 | 第21-48页 |
2.1 材料 | 第21-22页 |
2.2 方法 | 第22-24页 |
2.2.1 龙眼果实物理参数测定 | 第22页 |
2.2.2 龙眼果肉营养指标测定 | 第22页 |
2.2.3 龙眼果皮色素指标测定 | 第22-23页 |
2.2.4 龙眼果实感官评定 | 第23-24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44页 |
2.3.1 龙眼果实物理特性的变化 | 第24-33页 |
2.3.2 龙眼果肉营养品质的变化 | 第33-39页 |
2.3.3 龙眼果皮色素和色差的变化 | 第39-44页 |
2.4 讨论 | 第44-46页 |
2.4.1 龙眼成熟过程中品质变化 | 第44-45页 |
2.4.2 龙眼成熟过程中果皮颜色变化 | 第45-46页 |
2.5 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三章 龙眼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活性氧代谢研究 | 第48-59页 |
3.1 材料 | 第48页 |
3.2 方法 | 第48-51页 |
3.2.1 超氧阴离子(O_2~-·)产生速率测定 | 第48-49页 |
3.2.2 丙二醛(MDA)含量测定 | 第49页 |
3.2.3 龙眼果肉活性氧清除酶活性测定 | 第49-50页 |
3.2.4 内源抗氧化物质(活性氧非酶清除物质)含量测定 | 第50-51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7页 |
3.3.1 超氧阴离子(O2-·)产生速率和丙二醛(MDA)含量变化 | 第51-53页 |
3.3.2 SOD、APX和CAT活性变化 | 第53-55页 |
3.3.3 抗坏血酸(AsA)、谷胱甘肽(GSH)含量变化 | 第55-57页 |
3.4 讨论 | 第57-58页 |
3.5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四章 龙眼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代谢的研究 | 第59-72页 |
4.1 材料 | 第59页 |
4.2 方法 | 第59-62页 |
4.2.1 龙眼果肉细胞壁组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| 第59-61页 |
4.2.2 果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 | 第61-62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62-68页 |
4.3.1 龙眼成熟过程中果肉细胞壁组分含量变化 | 第62-65页 |
4.3.2 龙眼果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 | 第65-68页 |
4.4 讨论 | 第68-71页 |
4.4.1 龙眼成熟过程中果肉细胞壁组分含量变化 | 第68-69页 |
4.4.2 龙眼成熟过程中果肉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 | 第69-71页 |
4.5 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五章 龙眼果实木质纤维化研究 | 第72-85页 |
5.1 材料 | 第72页 |
5.2 方法 | 第72-74页 |
5.2.1 龙眼果肉木质素含量测定 | 第72页 |
5.2.2 龙眼果肉细胞壁物质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测定 | 第72-73页 |
5.2.3 龙眼果肉总酚含量测定 | 第73页 |
5.2.4 龙眼果肉木质纤维化相关酶活性测定 | 第73-74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74-82页 |
5.3.1 龙眼成熟过程中果肉总酚含量变化 | 第74-75页 |
5.3.2 龙眼成熟过程中果肉木质素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变化 | 第75-78页 |
5.3.3 龙眼成熟过程中果肉木质纤维化相关酶活性变化 | 第78-81页 |
5.3.4 龙眼果肉糖含量与木质纤维化的关系研究 | 第81-82页 |
5.4 讨论 | 第82-84页 |
5.4.1 龙眼成熟过程中木质素的合成 | 第82-83页 |
5.4.2 龙眼成熟过程中糖代谢与木质化 | 第83-84页 |
5.5 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6页 |
致谢 | 第96页 |